【刘伯英】: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在这儿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城市复兴: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利用》。实际上,这有三个概念,一个是城市复兴;再有一个工业遗产的保护;第三,它的创新利用。
刘伯英,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现在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尤其经济发展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从国家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城市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在当前“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这样一个新的发展形势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尤其激烈。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理论整个演进的过程。从50年代之后,各国关注城市的重建,弥补战争带来的创伤,解决大量的城市居住的问题;60年代,城市复苏,除了有大量的住房以外,让城市充满生机,经济上有所发展;70年代,欧洲城市,出现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是因为资源的枯竭,传统工业的衰败,产业全球化的新布局,造成了很多传统的工业城市和城市当中的传统工业区的衰败,从而引起大规模的城市更新的运动。到80年代,城市发展进入到城市再开发这个新的阶段。90年代在英国提出来“城市再生、城市复兴”这样新的理论。
回顾一下英国城市复兴的背景,城市复兴是源于1994年吉登斯出版《超越左与右》,提出在政府的管控和过渡市场化之间,寻找第三条路,这第三条路也是成为布莱尔政府上台以后,所着重推行的这样一个执政理念,布莱尔1997年上台以后,就是以这本书作为他执政的原则,他出版了一个叫《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提出了新英国运动,他的理论基础就是《超越左与右》。
同时他为英国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就是创意产业,寻找到了一个经济新方向的同时,为我们城市建设也进行了专题研究,就是城市工作专题组提出的《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研究报告。
城市复兴的基本定义,采取城市整体复兴的方式,使经济环境在各方面得到持续提升,目前是更加广泛,内容更丰富。它是属于城市政策的范畴,不仅是一个物质环境的改善,是一个综合性的改善,包括它的社会、经济、文化。
城市复兴有它独特的策略,和新的开发,和传统的城市更新有着截然不同,在发展策略上,采取综合整体的方法;在实施的机构上,强调的是多元的合作伙伴关系;在空间层次上,有宏观、中观、微观丰富多彩的层次;在规划策略上,优先考虑到土地的循环利用,采用城市紧缩的政策,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政策上,注重政府和私人之间的合作,撬动市场的投资;文化策略,通过文化规划,来刺激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策略上,注重少数的族群和社区的发展,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空间的层次上分为城市区域,还有一个是城市当中不同的工业区的层面,还有一个每个场区地段的层面,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城市复兴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范围是不一样的。
城市复兴主要有五种导向,包括战略导向、经济导向、设计导向、文化导向、社会导向,有不同的导向会有不同的策略和手法。
日本也是紧随着英国的文艺复兴,一个是香港、新加坡、台湾、日本、韩国紧随着英国的步伐,城市复兴在日本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在首相府世属成立了城市工作组。
有很多城市复兴的典型案例,这是设计导向的典型案例,就是丰田纺织厂,现在成了丰田集团的纪念馆。
这是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它是通过生态的修复和文化活动的组织,形成了非常有吸引力的景观公园。
这是美国高线铁路,把废弃加工的铁路改造成空中绿化过道,从而带动房地产的开发和物业的增值。
这是法国里尔欧洲中心,它的功能是一个研究员,从原来的二产变成三产,整个产业有了巨大的转型。
这是英国的格拉斯哥码头工业园区,现在传统的产业已经退出,完全变成了政府通过投资,用项目来驱动,包括科技馆、会展中心,来带动市场的投资,从而让整个的区域能够得到一个复兴。
这是德国IBA SEE,在鲁尔之后进行的区域复兴典型的案例,这是在东德一个露天煤矿,露天煤矿边上的焦化厂,很多设施已经拆掉了,这些场地有很多被污染的土壤,当然也留下了一些具有纪念标志的冷却塔,包括烟囱、生物塔,有些设施都已经改造成了博物馆,同时在这个区域,来进行一些灯光秀、现场艺术装置的展览,艺术活动在这儿组织。
这是德国IBA HAMBOUGE,这个项目是社会驱动的,在这个项目里面关注是少数族群的社会公平,让这些少数族群的新移民能够融入到社会当中来,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发展,有发挥的空间。这是用地堡改造的能源中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为什么我们现在提城市复兴?因为城市复兴在英国1998年说出来的,我们现在提城市复兴,和以前的城市更新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它采取的不是简单的清除贫民窟、城市美化的办法,不只是单纯从城市物理空间的改善,是一个综合的手段,从物理空间到文化、经济、社会,全方位整体的复兴,所以这是我们要推动城市复兴很重要的原因。
再有一个,从英国的90年代后期提出城市复兴到现在已经20年的时间,中国对城市复兴的关注,实际上我们十年前有所关注,我们在90年代末的时候,我们有一批学者从海外就已经介绍了这个概念。在学术界,2005年到2008年期间,在学术刊物里面都有重点的介绍,但是一直在政府、市场当中没有得到推广,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些年里面,采取增长的方式就是新区的开发,我们存量的事,包括城市更新、城市复兴这个事一直没有得到市场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新的情况,有所转变,于是经济进入到了新常态,整个的发展,新兴城镇化遇到新的时期,城市的发展从增量的开发又到了存量提质转变的关口,我们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又把城市复兴重提。
同时,城市复兴,“复兴”这两个字和习总提出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一个内在的联系,可以理解成“中国梦”在城市建设当中重要的体现。因为在英国里头它是指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这是在西方语境下的解读,在中文里面,我们可以做我们的解读。
第二个内容,工业遗产的保护。存量里面有很大的部分就是工业的存量,前若干年,传统的居住区的存量,除了棚户区没有改善完成,历史街区做了很多工作,工业区是城市更新的很重要的内容,很多城市出台了城市中心的管理办法,包括广州的三旧、深圳的城市更新单元,去年5月份刚出台的上海城市更新的管理办法,都是把工业作为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工业存量里面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叫它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它的定义在2003年的时候有明确的定义,跟工业生产相关的所有这些建筑设施和运输设备,能源设施都可以称之为工业遗产。工业遗产的性质,它是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分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在物质遗产里面分为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可移动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所说的文物、博物馆里面所关注的东西。作为产业园区,大型的文物,我们把它分成纪念物、文化景观、文化线路。
从工业角度来说,工业遗产的类型非常丰富,这是钢铁,这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这是压缩机;这是德国房山,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不同时期的工业厂房,跟它配套的民居。这是法国皇家的盐矿,这是法国建筑师按照乌托邦的思想设计的建筑。我们看工业遗产类型是相当的丰富,也有铁路,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线路。
这是2014年,申遗成功的日本富冈的纺织厂。
除了大型的工业设施作为遗产保留下来以后,作为城市地标的构筑物也作为遗产,或者是作为登陆建筑作为保护,可以看到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水塔。
作为遗产,我们国家对工业遗产相当的重视,在我们国家4295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当中,有290个工业遗产,工业革命之后的有170多处,这是其中的一处,叫马尾造船厂;解放以后的现代一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齐哈尔的一重。
第三部分,工业资源的创新利用。可能有大量的工业资源,这里面有些是遗产价值,我们作为文物保护。实际上大量的没有遗产价值的东西,我们提倡再利用。
国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包括谢菲尔德的钢铁厂变成了探索馆;伦敦有两个发电厂,一个是Bankside,一个是巴特西电厂改造。这是奥地利维也纳的煤气罐,底下有公寓、大学生宿舍、电影院,为通向市中心专门建了轨道交通。
巴尔的摩罐头厂,把它改造成了巴尔的摩的博物馆。
实际上再利用是从美国开始做起的,他们不太提工业遗产,他们有另外的保护体系叫国家公园的管理体系,跟欧洲的遗产保护的体系不一样,但是从再利用角度,美国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做,做的比较早,也比较成功。
美国西雅图煤气厂改造成城市公园,它是城市景观的标志物。
这是德国的煤矿,利用洗煤车间改造的儿童公园,把洗煤空间改造成大象。
这是都灵,把厂房的房盖全揭了,只留了个柱子做了多拉公园。
这是原来的纺织厂,改造成了酒店,这都是改造比较成功的大型的工业厂房。还有一些比较小的工业构筑物。
这是英国伦敦水塔之家,利用水塔改造成的住宅;荷兰在风景区里的水塔改造成景观瞭望塔。
德国诺因基兴利用水塔改造成的电影院,它的再利用的功能和方式,实际上带给我们很多惊喜。中国的工业资源再利用和国外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并没有像国外一样做大量的博物馆,国外有很多政府,或者说基金的支持做了大量的博物馆,我们是把它做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也是欧洲的学者特别关注的一个现象,他们也特别羡慕,他有产出,对政府来说、投资人来说不是包袱。
我们有很多实验性的,不那么追求商业价值的,追求特殊的空间体验的项目,像沈阳的铁西区的水塔,这个也得了华人设计的大奖,就没有实际的使用功能,实际上就是一个特殊空间体验。
这是上海水塔之家,原来里面就住着六户人家,现在只是把六户人家的生活条件进行了改善。
【主持人】:感谢刘教授精彩的演讲。正如刘教授所讲,工业遗产的保护与长期利用,对城市复兴至关重要。那么“工业遗产的城市更新功能及投资路径”又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有请来自法国FORSKEL有限公司主席,法国GV咨询公司经理,曾荣获法国国家级荣誉军勋章的吴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