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地区产业园区:
(1) 未来北京的招商环境会越来越好,但厂房的应用会逐渐减少,因为以后的企业多为高精尖,相对工业地产会很难生存,招商力度难度增加;
(2) 目前市场形势不太好,京津冀一体化的产业政策背景下,对落地企业要求严格,实体经济有待转型。附加值低的企业大都迁往外地;
(3) 对于互联网衍生下的物流、仓储需求增加,新兴产业对于产业园区需求增加,工业产业发展对园区的新增需求有限,购买力也在持续下降;
(4) 中关村区域写字楼面积供不应求,随着近两年写字楼供应量逐渐增大,竞争日益激烈,如何突出产业园特色及争取最 大限度的政策支持是园区招商的重点;
(5) 客户数量相对较少,价格对客户的决策越来越重要;
(6) 资金不足,招商难;
(7) 园区周边的综合配套和政策支持是园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8) 政府宣传力度不足;
(9) 仅是依靠政府力量招商,“单枪匹马”,势单力薄,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且行政招商与市场招商、专业招商相比较而言,在某种程度容易造成成本过高、效率欠佳等问题。
2. 天津地区产业园区:
(1) 政策支持不足;
(2) 宏观经济呈下行趋势,企业投资意向较弱,持观望态势;
(3) 周边配套仍需继续完善,需继续提高企业服务的水平。
3. 河北地区产业园区:
(1) 信息不对称,有需求的客户不知道园区或对园区能提供的服务了解不全面,造成入驻意向缺乏;
(2) 招商有效手段不多,有效分配有限招商员工资源的途径不足;
(3) 产业结构升级后,入驻企业对结构升级有适应的过程;入驻企业产品销售额持续下滑。
4. 辽宁地区产业园区:
(1) 入驻企业对园区的宣传力度不够;
(2) 周边配套设施不足
5. 山东地区产业园区:
(1) 国家总体经济形势下滑,波及行业较广,造成大量企业倒闭,租赁市场供过于求;
(2) 区域周边配套不足;
(3) 规划用地手续不规范,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4) 财政预算制度不完善,导致对招商引资扶持力度缺乏约束
6. 长三角地区产业园区:
(1) 产业聚集度需求越来越高,企业更加关注上下游企业资源及人员招募的容易程度,当地人才结构和支出是企业落地的重要决策依据,一线城市人才回归也是当地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持;
(2) 园区需要资金进行改造升级,使园区设施能更好地适应客户需求,并为创新创业企业、个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3) 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垂直领域服务能力不强,竞争力和服务提高困难;
(4) 多数园区仍旧为政府主导型园区,社会参与度不高,即便有部分园区引入市场化专业机构来辅助运营,在运营主导权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产权与使用权的划分,造成话语权的差距;
(5) 知名度不够
7. 珠三角地区产业园区:
(1)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企业业务有所萎缩,企业空间成本的缩减对产业园区招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本区域来说,本身经济地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业园区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产业园区之间的不良竞争加剧,也是影响招商的一个主要原因。
(2)本区域的特点是人力成本、企业运营成本较低,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战略地位,对于科技、文化行业来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良好选择,但不足之处是高端人才严重缺乏、行业聚集程度有待提高。
8. 中部地区产业园区:
(1) 招商信息及园区产业信息不对称,对同一需求信息一哄而上,造成大量人力、财力资源浪费;
(2) 投资能力与意愿下降,投资信心和动力不足;
(3) 优惠政策形成的政策洼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刺激区域内的经济增长。但政策洼地并不能长期持续,园区政策支撑效应逐渐消化。
(4) 一些园区引进的大项目、大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土地指标限制、规划调整等多方面原因,土地圈而未建,项目建而未动的现象普遍存在。
9. 西部地区产业园区:
(1) 缺乏有实力的企业关注,本土企业对于厂房产权的认识不足,现代企业经营意识薄弱,缺乏和抱团发展意识,大多抱有侥幸心理在郊区违建筑租用厂房办公;
(2) 对于政府扶持政策的认知不足;
(3) 产品同质化严重,区域竞争力增加,政府、企业难以找到园区差异化优势;
(4) 我国经济大背景下,企业投资趋于冷静,响应国家号召,“去杠杆化”成为重点,众多企业进入重新规划与调整期;
(5) 受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影响,传统企业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但同时需要时间冷静观察、调研规划;
(6) 企业发展受政策变化的影响
(三)对提升产业园区招商质量和信心的建议与意见
1.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政府应调整对产业园区的整体思路,放松监管,允许市场化选择;强化政府招商、力挺市场招商、鼓励全民招商,激发多种力量竞相迸发,各显神通,力求实现招商引资效益最 大化,努力形成新阶段招商引资工作新格局,通过招商引资重大突破推进产业园区建设重大突破。
2. 构建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
不同区域的产业园应该形成产业互动,成立地区园区联合机构,共享客户资源,通过第三方的信息平台,强化区域资源的统筹,避免资源错配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限制。充分认识和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共享经济模式,实现从“园区开发商——园区运营——企业”的传统模式到“园区开发、运营商——共享平台——企业”共享模式的转变。产业地产产业链长、规模大、经济影响深,对于房地产行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地产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来说,思变已成一种主流。
3.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高新高科技企业是产业园区一贯的招商引资对象,但从国家实际情况来看是缺少硬科技,所以大力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双创”,根据现有国情,希望园区在保持原有招商引资政策的前提下,同样支持一些源自于生活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比如文化类、旅游类、动漫类、农业类等。
4. 引进标杆性企业,促进产业集聚
建议政府部门给予更多外来企业在本地落地的优惠政策,同时通过产业园区的配合,将招商工作的范围扩大到省市内外,优先引进一批标杆性企业,逐渐达到高端人才及上下游产业链的聚集。
5. 提升园区服务品质与扩宽维度,提高竞争力
首先,转变招商思路,坚持服务至上原则,企业永远最关心成本,只有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创造出最 具性价比的产品,才能收获更好的招商效果;其次,增强运营服务意识,将运营服务政策落地实施,坚定企业入园信心;最后,构建多产业多渠道合作的大平台,从投资商转变为服务运营商的角色去经营园区。未来产业园区发展将逐渐以服务型运营服务商代替以前产业园区单纯房地产开发式的发展模式。
6. 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与宣传力度
建议园区与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给予园区企业足够政策及行政上的支持。同时,加强外部传媒推广,扩大园区品牌影响力。
7. 依托新媒体加强园区之间、园区与产业之间的对接
建议充分利用搜狐焦点产业新区等新媒体媒介,通过信息平台加强园区宣传,逐步实现园区与产业、园区与园区之间的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