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尊重之上的商业帝国
早在很多年前,李就已经不管具体业务,他的时间和精力,基本花在“定坐标”上。
相比他内心的隐秘世界,普通人更感兴趣的是他的财富帝国。
一个地产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李最让人敬佩的,不是他在香港的成功,而是他在世界上的成功。同为商人的他感慨,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成功商人很多,但一旦走上国际化道路,许多人就因不适应而铩羽而归。
但李嘉诚不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李就一步一步走向世界,且屡战屡胜,几乎从无败绩。
而今,李嘉诚的商业版图遍布全球52个国家,从事的产业,横跨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等多个领域。集团员工超过26万人。而员工中,中国人只是少数,大多都是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他是如何做到的?
“build on respect(建立在尊重之上)”。李嘉诚身边一位高管脱口而出。
在李嘉诚身边的高管们看来,尊重所有人,是李嘉诚公司的核心文化,也是这么多年其能够驰骋全球的秘诀所在。“每个人都有很多选择,为什么要跟着你?你给我很多钱,但需要牺牲我的尊严,我不会跟着你;但如果你因为我有能力,尊重我,给我空间和舞台,我一定会跟着你。”
一个可以佐证的事实是,在李嘉诚旗下公司,员工的离职率通常都非常低,多数员工都是跟着李打拼了数年的,这里当然也包括很多老外,“他们能留下来,更是因为如此(被尊重)。”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中,李嘉诚时时处处都表现出这一点。李认真地倾听每一个人的问题,生怕没有回答清楚,约好了用普通话采访,李就一直用普通话,虽然潮州话对他来说更自如。李会照顾每一个人的感受,听问题时,专注如小学生;回答时,一定会看着对方。
李给每个人都发了一张名片,但轮到摄影师时,名片派完了。让人意外的是,采访进行到一半,李突然向远处的助手要了一张,补给了摄影师。他的举动是如此自然。
李嘉诚不希望别人称呼他为老板,他更愿意以“领袖”要求自己。“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的地位,这可能是上天的缘分或凭着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做领袖就比较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在一次接受访问时,李曾这样自我解答:“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据高管们透露,早在很多年前,李就已经不管具体业务,他的时间和精力,基本花在“定坐标”上。
比如说,负债率。李嘉诚对这一指标的控制,近乎偏执,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旱时,要备船以待涝;涝时,要备车以待旱。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
李嘉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长实2013年的负债比例是4%,和黄是21%,位于加拿大的Husky,负债比例只有12%。李对此深以为豪,“我从1950年开始做生意,对负债和贷款问题,我一直非常小心处理,虽然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但也一路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