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助轻工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3-03-22
来源:
点击率:1914
近年来,我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截至目前,轻工业色特区域与产业集群发展到近300个。2011年,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产值约占轻工总产值的28%,涉及就业人数1000余万人,约占轻工行业就业人数的40%。
发展迅速
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家电、皮革、家具、制笔、五金、塑料等32个行业,占轻工总行业数的71%,其中日用杂品、皮革、陶瓷、礼仪用品、家具、制笔、家电等行业集群发展较多;从地区分布看,轻工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
东部的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为轻工业主要分布集聚区,这与我国轻工业的生产力布局和空间分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关系较大,此类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较迅速,其持续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以及先进的制造业为发展轻工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安徽省是我国轻工业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比较成功的地区。
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是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的,成为促进我国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轻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种形态
在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创建中,由于形成过程和构成要素的差异,表现出多种形态。
一是同类产品的多个企业集聚。这是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最典型的形态。众多独立的企业以成本、政策、公共服务平台等优势为依托,共同塑造区域品牌,在产业集群区域内,通过建立行政审批、政策服务等平台,企业间和合作等方式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区域内企业整体竞争力,实现协同发展。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的集聚。这是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通过提升,实现现代产业集聚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龙头企业发挥其品牌、技术、研发、设计、营销等优势带动一个经济区域中小企业为之配套发展,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形成“专、精、特、新”发展模式。
三是单个品牌企业形成的特色产业。知名品牌企业凭借其资本、品牌、技术优势,带动周边企业发展,扩大原有品牌影响力,形成的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这类模式在酿酒、塑料、制笔等行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四是地理文化特色产业。当地企业主导产品具有历史来源、地理标志等传统优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对地区轻工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比较大的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陶瓷等行业。
五是专业市场带动企业集聚。通过专业市场的导向,吸引同类企业在市场上的集聚,同时产业集聚的形成使得企业能够集中优势资源,为专业市场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商品。此模式主要应用在皮革、家具、问题、日用杂品等行业。
六是专业产业园区带动企业集聚。这一模式,尤其在促进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中西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过程中更为成功。地方政府从规划着手、以园区为载体,运用市场机制,加大了承接转移工作的有效性,创造了开放型的发展环境,承接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入园初步形成规模优势,转移和转型相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升级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