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南京市东北部、紧邻长江,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经过27年发展,南京经开区形成了西部(新港建成区)、中部(华侨城及红枫片区)、南部(液晶谷)、东部(龙潭)四大功能片区,拥有了经开区、南京综合保税区(龙潭片区)、新港高新技术产业园、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四个国家级平台及中国(南京)液晶谷、中国(南京)智谷、华侨城欢乐谷等特色功能载体,集聚了三大传统主导产业(光电显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激光制造)和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等特色产业,成为南京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
2018年,南京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8亿元,2019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10%,产业基础、营商环境在商务部综合评价中位列全国开发区前十,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软环境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是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园区、原国土资源部认定的土地集约发展示范区,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居“第一方阵”。
近年来,南京经开区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等区域发展战略和南京市推动紫金山东部地区崛起等机遇,坚持规划引领、深化转型发展,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开区向综合园区转型,努力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复合型产业新城。
高起点谋篇布局,高品质绘好发展蓝图
“规划先行”、“规划即法”。编制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建立一系列的刚性约束机制来保证规划实施,是保证开发区建设科学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
为高起点谋篇布局下一阶段发展、高品质绘好发展蓝图,南京经开区强化规划超前引导作用,系统谋划区域协同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和路径,以适应新时期的更高发展要求。通过落实“多规合一”、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覆盖率达到100%,控详规划批复覆盖率提高至95%;土地规划按照“总量控制、节约集约、稳妥有序、高效使用”的原则,保障开发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工业研发、生活配套等项目落地,通过城市国土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保障开发区的发展空间,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同时,经开区坚持规划服务发展,建立健全省、市重大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平台载体等项目的跟踪服务制度,采取提前介入、现场办公和模拟审批等形式,开展一站式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通过全面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进一步规范和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多形式、多渠道推行政务公开,认真实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规划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依托四大国家级平台,高水平打造“三区一城四板块”
近年来,南京经开区紧紧依托经开区、南京综合保税区(龙潭片区)、新港高新技术产业园、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四个国家级平台,聚焦紫东地区打造“创新之城、文旅之城、产业之城、生态之城”战略,围绕“产城融合、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区域带动、体制机制创新”等关键词,结合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由生产向创新转型、由城市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型、由工业园向综合城区转型的“一提升、三转型”发展方向,规划提出“三区、一城、四板块”目标定位,即海港经济核心区、应用创新示范区、文旅融合领航区、现代化绿色人文之城和新港板块、栖霞山板块、液晶谷板块、龙潭板块。
规划先行 向复合型产业新城转型
【海港经济核心区】
海港经济核心区以龙潭板块为核心,依托龙潭深水港的核心资源优势发展海港经济,着重提升南京经开区对外开放水平,同时立足港、产、城融合,加快龙潭新城城市建设。
海港经济核心区拥有新生圩港、长江龙潭深水港和国家级南京综合保税区(龙潭片区),拥有发展特色枢纽经济的独特区位优势。龙潭综合保税区2012年获批设立,坐拥12.5米深水岸线及江海联运优势,结合综合保税区功能,近年来积极以自由贸易示范区为方向,提升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职能,成为南京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特别是本月,南京综保区(龙潭片区)被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名单,将建设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海港经济核心区建设带来全新机遇。
目前,海港经济核心区已引进建设了拜腾汽车、蔚来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龙潭片区积极推进港产城融合,谋划建设高品质龙潭新市区。龙潭新城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先行,邀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团队参与,形成了龙潭新城城市设计整合方案,体现了生态优先的新理念,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港产城融合的新模式。未来,这里将形成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成宜居宜业的高品质滨江新城,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应用创新示范区】
应用创新示范区位居南京经开区东部,以新港板块、液晶谷板块为核心,着重向创新功能转型、向产城一体化转型,结合现已形成的制造业优势,推动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围绕人才集聚、完善城市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品质。
国家级南京新港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应用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域,是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全面启动规划建设以来,新港高新园已建成龙港、汇智、兴智、红枫四大科技园和“中国(南京)智谷”等一流科技、产业载体,形成从企业孵化到总部基地、产业基地的完整创新培育系统,吸引了大量初创企业入驻,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成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文旅融合领航区】
文旅融合领航区位于南京经开区中部,以栖霞山板块为核心,通过加强与镇江、扬州等邻近区域文旅资源的互动,着重发展面向区域休闲旅游的服务中心。文旅综合领航区基于山水资源、人文优势、产业基础、海港条件,着力提升南京经开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按照紫东地区“创新之城、文旅之城、产业之城、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打造南京东部地区的现代化绿色人文之城。
近年,文旅融合领航区引进建设了南京华侨城等旗舰项目,建成华东地区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新地标。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总投资约200亿元,集文化科技、生态旅游、娱乐体验、主题商业、人文社区等业态为一体,建成以后不仅将成为南京文化旅游融合的典范,也将成为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拥有丰富山水资源和深厚人文底蕴的优势的产业新地标,将为区域发展带来全新动力。
【现代化绿色人文之城】
南京经开区现在是南京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未来,还将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绿色人文之城。多年来,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南京经开区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推进能源、资源集约利用和废弃物循环、梯级利用等,持续改善区域经济运行质量,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最佳实践园区等称号。
为让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安居立业,南京经开区抢抓紫东崛起发展机遇,积极对接区域资源,大力推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打造便利的区域交通,补齐区域发展短板。目前,栖霞大道、312国道、仙林大道等主干道贯穿经开区,与主城及周边东西向的交通联系非常便捷;南京长江二桥高速公路、仙新路过江通道、绕越高速、龙潭过江通道等已建成或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南北向交通连接越来越畅达。同时,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四号线、六号线、七号线、八号线及S5号线等现有、在建或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穿越经开区,形成以三条主干道、七条地铁线、四条过江通道为主体,“四横五纵”的区域路网结构,区域交通将迎来飞跃,城市品质将实现显著提升。
强化服务 营商环境指数跻身全国前十
近年来,南京经开区由经济发展局牵头,紧紧围绕世界银行11项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及《南京市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要求,以推进审批改革、提升服务质效、确实提高企业获得感为核心,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推出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不见面审批改革、信用承诺制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试点、政策兑现窗口服务等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品牌,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上个月,在二十一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中,南京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位居全国经开区前十。
“一枚印章管审批”,施工许可审批最快半个月办结
作为全省首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的开发区之一,南京经开区通过成立行政审批局,将原分散在四个局、九个业务科室的事项集中到了一个局的三个业务科室办理,印章由原来的十枚精简为一枚,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日常审批工作实际办理时间较以往法定承诺时限压缩了三分之二。
南京经开区还大力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优化一站式、一门式服务功能,梳理打通政务服务办事难点堵点,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推进最多跑一次、集中开展一窗通办、加强信息宣传引导等便民化措施,在规范便民高效的基础上有创新、有亮点、有特色。经开区“一城通办”在全市率先成为“宁满意”工程示范。
南京鹏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南京经开区投资建设了红枫片区保障房项目。这么大体量的保障房项目放在几年前,至少要“跑”几个月,可是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仅仅花了三天时间,就把批复手续办完了。变化就源自我市推动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作为全国改革试点城市,南京将审批流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实施“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以前审批是“串联审批”,也就是跑完一家再跑下一家。现在改为“并联审批”,多项审批同时推进,建设单位一次性领取相关审批文件,时间和精力都极大地节约了。
红枫保障房项目还有一个特殊性是跨两区。以往跨区项目必须跑完一区再跑另一区,企业需要在两区之间来回奔波,先后顺序还不能出错,往往弄得身心俱疲。这次两区行政审批部门打破区域限制、就近受理申请、数据网上流转,为企业节省了大把时间,成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城通办”的一次创新性尝试。
并联审批、一城通办、全程代办,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领域,南京开了全国先河,而南京经开区在改革中充当先锋,体现了“新港速度”。目前,南京经开区已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审批最快半天办结、常规两天内办结,施工许可全流程审批最快17天办结。
“靠前服务、重点服务、深入服务”,多措并举主动服务落户企业
南京经开区通过搭建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政策公共服务平台,定期为企业提供安全、环保、科技、人才、技改、产业扶持等多方面的政策指导及咨询,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主要通过“靠前服务、重点服务、深入服务”三个方面,协调解决企业各类问题,始终把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深化内涵服务,以实际行动增强企业、园区归属感。
南京经开区始终把服务项目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问题导向、清单管理,强抓前期文勘、项目审批、现场场平、土建、水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后期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的要素保障,对重大项目“一周一推进”,由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国土规建局、企业服务局、城市建设指挥部等部门以及项目企业方代表共同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形成“分管领导纵深推动、相关部门横向联动、社会各方协同”的项目推进格局,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协调处理矛盾和问题,以“保姆式服务”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企业服务局是专门服务解决区内企业“疑难杂症”的平台,积极为企业解决产业工人住宿难、外地户籍管理人员子女入学难等问题。特别是2017年下半年来,积极为部分重点项目企业解决因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的共性问题,取得初步成果。
作为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科技人才局认真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工作,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全面促进区内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环境的建设。截至9月初,完成PCT申请78件,完成目标任务的120%;有效发明1777件,完成目标任务的104.53%。
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南京经开区围绕组建基金、“政银保”担保贷款、融资租赁、培育上市等四个方面工作,通过股权、债权、物权等多种融资手段,多渠道、多形式的帮助开发区内企业缓解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共新引进基金管理公司9家,各类基金7只,帮助园区科技型企业获得4800万元的担保贷款。累计为宇都通讯、芯启源等企业委托贷款共计4.25亿元。
“服务也是生产力”,营商环境跻身全国前列
“服务也是生产力”。南京经开区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为开发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集聚注入了新生动力。今年上半年,经开区省、市重大项目均按序时进度有序推进,新型显示、绿色智能汽车、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提前完成过半任务,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向好,实现量质齐升。
目前,南京经开区经济发展局正准备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政策兑现窗口”,统筹全区的政策兑现工作,将全区不同业务部门的各项政策事项归口“一窗”兑现。企业只需向窗口提交申报材料,即报即办,提高政策兑现效率。同步探索建立政策兑现网上平台,让企业可网上申报,实时查询办理进度,推动企业申报政策兑现更方便、更便捷。
上个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其中,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全国第十,也是此次我市唯一跻身全国前十的经开区。该报告以商务部发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名为基础,共有6个分项指标,从测算结果看,2019年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指数已经位居全国前列。(安维维、许迪、毛金强、潘亮亮、何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