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
自2016年11月就传得沸沸扬扬的普洛斯收购案传闻,终于获得了来自普洛斯官方的承认。
2月3日,普洛斯发布《关于战略性评估最新情况的公告》,承认公司已收到各当事方就战略性评估提交的非约束性提案。普洛斯目前已成立专门委员会,由四名独立董事组成并由董事会主席薛义华博士主持,负责监督本次战略性评估。专门委员会将在公司财务顾问J.P. Morgan (S.E.A.) Limited以及公司法律顾问Allen & Gledhill LLP的协助下评估各方的提案。
在这份公告中,普洛斯也披露两个重要人物即将在展开的并购当中扮演重要角色:
梅志明,普洛斯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目前拥有普洛斯约1.1%的股份,在已向公司提交非约束性提案的一个潜在投资方当中持有相关权益。
方风雷,普洛斯非执行、非独立董事方在已向公司提交非约束性提案的一个潜在投资方当中持有相关权益——但并未说明二者是否处于一个阵营当中,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方风雷厚朴投资管理公司与高瓴资本、梅志明共同提出了收购申请。
普洛斯称,战略性评估应独立开展且符合全体股东利益,公司已采取相关措施缓解潜在利益冲突,即已经让梅志明和方风雷回避参与董事会就战略性评估进行的所有商讨和决策。
这就意味着,普洛斯中国的掌门人,也是新普洛斯(GLP)的创始者梅志明,即将发起一场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即MBO)。厚朴投资的方风雷和高瓴资本(目前拥有普洛斯8.2%的股份)的张磊则可能是他背后的金主,这个阵营中还可能有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
所谓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从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产等变化,以改变公司所有制结构。通过MBO,他们的身份由单一的经营者角色变为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双重身份。
由于管理层收购在激励内部人员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它成为20世纪70-8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
不过,这并非是梅志明对普洛斯发起的第一次MBO。
2008年的圣诞节,在金融危机中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的普洛斯被迫断臂求生,将其最优质的亚洲资产卖给了新加坡GIC,而从中操盘的SMG基金,正是由此前辞职的普洛斯全球CEO司马景瀚,普洛斯亚洲CEO梅志明以及普洛斯中国和日本高级管理团队联合注资成立的。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普洛斯高管团队的一次变相的“MBO”。
在以梅志明为首的中国本土精英职业经理人高度把控下,普洛斯14年来在中国发展一骑绝尘,但目前发展势头萎靡,面临转型期的迷茫,精英人才人心思动,被竞争对手狂热挖角,面临着自全球金融海啸断臂求生后又一次重大的危机;但同时却还在全球持有超过300亿美元价值的物流仓储,如同一个怀揣美玉的孩童,被包括内部人在内的资本秃鹫环伺。
1月份的市场消息称,美国的两家资本大鳄黑石集团和华平集团,以及中国的电子商务及物流巨头苏宁也都参加了普洛斯的竞购当中。普洛斯在本次公告中并未否认这些潜在收购者的存在,只是强调目前尚未与任何一方达成最终交易。
而无论最终鹿死谁手,这场收购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收购案。
在著名的《门口的野蛮人》一书中,RJR纳贝斯克公司面临着以CEO罗斯·约翰逊为首的高级管理层的杠杆MBO,希望将业务面临困境、但依然资产优质的RJR纳贝斯克公司变为一家私人公司。同时,KKR也参与到了这场竞购当中,并最终战胜管理层一方,赢下了这场被称为“最强悍资本收购战”的RJR纳贝斯克公司股权争夺战。
不过,收购后的RJR纳贝斯克公司并无太大起色,就此没落,管理层和KKR堪称两败俱伤,只有股东在这场股价暴涨的游戏中大获其利,身家暴富。
受收购消息的刺激,普洛斯的股价继续一路上扬。截至2017年2月7日,普洛斯股价已经涨到2.77新元,较2016年11月已经大涨了55%,包含债务的估值已经达到115亿美元。
目前,普洛斯在全球拥有2515个完工物业,1076个物流园,总建筑面积达到5215万平方米,遍及中国、日本、巴西和美国的118个城市。在中国38个城市拥有并管理着237个综合性园区,总建筑面积为274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