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站   苏州站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会员登录

登录名
密码

热门新闻

评论访谈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评论访谈
疯狂的小镇
发布时间:2016-11-01 来源: 点击率:2265

当核心城市的高房价和重启限购让房地产陷入窒息,当双创的狂热大潮形成不知所向的漩涡,当轰轰烈烈的新区造城运动积重难返,“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似乎以救世主的姿态傲然出现,被各界寄予前所未有的厚望。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从产业地产商到住宅开发商,大家都将目光聚焦于各类特色小镇。


安得小镇千万间,大庇天下政商俱欢颜!其究竟有何魔力,能引得各方如此关注?


地产商的小镇野望


无论是产业地产开发商,还是住宅开发商或者金融企业,在如今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新常态下,大家都在为转型上下而求索。兴起于浙江,因阿里巴巴云栖小镇而名声大噪的特色小镇模式,正成为诸多企业心中的转型“良方”。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已有多家知名企业对外发布自己的小镇战略,下面是园区中国的不完全整理:


10月24日,东莞市黄江镇政府与碧桂园及其合作单位百富东方,进行了“科技小镇”框架合作签约仪式,这也是碧桂园签下的第四个“科技小镇”框架协议。


10月11日,深圳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联手全力打造前海深港基金小镇。


9月27日,华夏幸福发布公告,与南京市溧水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将为其定制特色会展特色小镇建设方案。


9月13日,宏泰发展作为主办方的石家庄国际通用航空展开幕,其通用航空产业市镇项目引发外界关注。


9月12日,绿地集团发布公告称,其与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拟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投资500亿元打造特色小镇。


8月23日,招商蛇口与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签订新型城镇化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打造“精致城市”和“田园城镇”,并发展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科技、金融商务等产业。


8月9日,碧桂园发布产城融合战略,与产业地产商百富东方联手,未来5年投入千亿元在深圳城市圈打造多个科技小镇。


8月5日,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省政府共同合作打造的华融黄公望金融小镇在杭州揭牌。


5月10日,华侨城甘坑新镇签约,“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正式落地,一座位于深圳北中心地带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新城镇拉开帷幕,总投资额300亿元人民币。


同样是今年5月,宋卫平就透露,绿城计划未来5至10年在上海、杭州、北京周边做出5~10个样本“小镇”。




从上述企业发布的小镇方案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共性:


第一,特色小镇占地面积在几平方公里到十几平方公里之间,大小介于传统产业园区和产业新区之间,距各经济中心城市30-100公里左右;


第二,投资额往往高达数百亿元,表面上看,小镇的特色产业居于重要地位,住宅等处于配套从属地位,但实际有多少“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很难说了;


第三,合作方中基本都包含地方政府,PPP合作案例潜滋暗长,合作方案中往往对就业、税收等有所要求。


第四,在打造样本小镇后,都有野心勃勃的后续扩张复制计划。


在园区中国看来,特色小镇之所以如此受企业追捧,原因就在于其既符合本届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国策,又能解决地产企业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拿地。随着近年来房价的暴涨,地价也随之水涨船高,走传统的招拍挂拿地建房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而近期来势汹汹的地产调控更是加剧了这一危机。这时候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旗,通过对小镇整体的开发以强化自身对土地资源的提前锁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房价连续暴涨后购买力已经严重透支,单靠投资需求已经无法满足市场持续走强的情况下,在房价不高的小镇中,加入可持续性的产业概念看上去是个双赢的选择。


地产开发商代表中,宋卫平和杨国强两位大佬的直接表态颇具代表性,在宋卫平的理想中,“小镇”是售价仅1万元/平方米左右,产业面积能占到2/3,各类配套齐全的城市,而杨国强的计划里,“科技小镇”是房价只有一线城市1/3,却能满足产学研以及人才需求,能够“留住人”的城市。


政府层面的小镇狂欢


与企业层面的雄心勃勃相映成趣,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也可谓浪潮翻滚,不遗余力。


中央层面:


2016年2月,《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特色镇发展,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


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约占全国建制镇的5%。


2016年8月,《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32个省市区推荐上报特色小镇,共计159个名额。


2016年10月,住建部正式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认定北京房山区长沟镇等127个镇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同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适当增加试点数量。每个省(区、市)申报试点数量为2—3个,新增试点数量适当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倾斜。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在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中心城市建设、城市(镇)绿色智能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地方文化保护传承、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就一个或多个主题开展试点。


地方层面:


浙江


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就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以特色小镇作为近期工作抓手的施政新思路,对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了规划,提出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


河北


2016年8月12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出台,决定在3年至5年内打造百座特色小镇,总投资规模达到2000亿元。


贵州


2012年底,贵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初步确定到2015年建成100个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城镇;“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紧紧围绕“特色”打造小城镇升级版,继续支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发展,带动全省1000多个小城镇同步小康。


上海


《关于金山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全市率先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初步培育形成一个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上海特色小镇群落。


广东


广州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约100个省级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发展能力、吸纳就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圳


《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决定》提出,坚持组团式布局和产城融合,大力推进有质量的深度城市化,特别是把发展特色小镇作为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着力点。


江苏


2020年前,力争形成100个左右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和100个左右富有活力的重点中心镇,小城镇的环境面貌普遍改善。


天津


2016年8月,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天津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推动方案》。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天津市将创建10个市级实力小镇、20个市级特色小镇,在现代产业、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商业贸易、自主创新等方面竞相展现特色,建设成一镇一韵、一镇一品、一镇一特色的实力小镇、特色小镇、花园小镇。


重庆


2016年7月,《关于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具有较好城镇化基础和潜力的地区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小镇,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成30个左右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小镇示范点,推动形成一批产城融合、集约紧凑、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管理高效的特色小镇。


成都


成都正研究起草《关于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制定未来几年“百镇建设行动”实施的路线图。


福建


2016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务实、分批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力争通过3至5年的培育创建,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创新的特色小镇。


北京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北京将在原有42个重点小城镇的基础上,结合各小镇不同区位条件,规划建设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镇。


虽然此前北京、天津、黑龙江、云南、江西等地均提出过建设和培育特色小城镇的政策和规划,但基本都是从小城镇发展战略层面衍生而来的,依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建制镇发展模式,并没有激起多少波澜。


真正使特色小镇风靡全国乃至家喻户晓的,还是浙江的滥觞。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参观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时首次公开提及“特色小镇”这个概念。


随后特色小镇被写进了浙江省政府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出“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2015、2016年浙江又分两批公布了79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并在今年5月确定了10个省级示范特色小镇。


浙江版特色小镇与之前那些小镇发展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来源于浙江 “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30多年的实践。其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规划空间要集中连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


同时,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生存土壤,相对开明的政策环境,加上探寻经济转型的紧迫心理,也共同催生了浙江版特色小镇的诞生。

浙版小镇一个最知名的例子,就是将杭州转塘工业园区改造需求和阿里云产业发展需求合二为一的云栖小镇。2005年,转塘由传统的工业园区完成第一次转型,开始向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会、新能源等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和企业总部型产业转型;2012年,又在阿里的推动下完成二次转型,把 “云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打方向。


从传统工业到科技型经济,再到智慧经济,从定位的变化,可以看出政府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决心,以及对居住环境和产城融合的重视。2016年1-8月份,云栖小镇实现财政总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108.18%,目前这个只有3.5平方公里的小镇已经聚集了阿里巴巴、富士康科技、Intel、中航工业等龙头在内的433家企业,其中涉云企业高达321家,已初步形成比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生态。一年一度的云栖大会,更成为云产业每年最重要的峰会。


园区中国认为,从这个最典型的例子,已经强有力的证明,特色小镇本质上就是产业园区,其在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内涵提升、外延扩充,成为一种产城更密切融合的新型园区经济形态。问题就在于,很多地方政府连产业园区都没有做明白,现在急吼吼要做百十个特色小镇,究竟是换汤不换药,还是以战以战?


在浙江特色小镇模板带动下,国内大多数省市都摩拳擦掌,纷纷公布自身的小镇计划,几年内要打造50个、100个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屡见不鲜,仿佛特色小镇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方,一试就灵一般。轰轰烈烈的特色小镇建设大潮,被外界称为小镇“大跃进”,这股裹挟着政府冲动和民间热情的狂欢,能否取得其预想中的结果,园区中国是持十分审慎的态度的。


挑战、冷水与拷问


特色小镇追根溯源,应该是本轮新型城镇化大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第一阶段人口向大型城市的集聚告一段落,接下来第二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大量中小城镇的城市化。目前这个阶段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中小城镇缺乏大城市固有的产业基础,一旦加大城市化比例,如何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产业支撑?二是由周边农民转为市民和核心城市外溢来的大量人口,需要在基础设施方面有一个巨大的投入,谁来提供?


要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破解上述两重难题。特色小镇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两个维度上加大投入的做法,确实被视作是解决中小城镇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但理想模式和实践之间的距离也不应忽视。


国外许多知名小镇的发展模式已经表明,特色小镇的建设和成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往往要耗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且需要诸多要素在市场调配下自然甚至偶然性集聚。


而中国此轮特色小镇建设风潮,政府行政化主导的痕迹依然十分明显,虽然地方政府已经在着力强调“产城融合”,不再像以往一样单纯着迷于基建和房地产开发,但是如何真正做出符合自己资源禀赋的特色,让产业发展周期和城镇发展周期慢慢走到同步轨道上,防止千城一面,其实还有很多艰巨的挑战。


以浙江为例,较为著名的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分别依托于云产业和互联网创新创业,这样的产业定位在有阿里这样的巨无霸带动和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可行,在其他省份未必合适,单纯的模仿做到最后就会沦为又一轮“空城和鬼城”的造城运动。即使在浙江,今年也有3个省级特色小镇因为发展模式不清晰,产业聚集不达标因素被警告,一个小镇被降格为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可见,特色小镇的打造绝不是大干快上就能解决城市化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


特色小镇切忌简单的复制粘贴,要将产业定位和自身资源、区位等因素结合起来,减少政府主导的成分,加大力度引入企业战略投资者,打造特色产业链集聚,同时在小镇文化挖掘上下功夫,找到自身文化层面的稀缺资源,而不是单纯模仿已有风格,一窝蜂的打造各种古镇、风情街。在基础设施和产业环境的营造上,PPP模式理应成为很好的选项,但前提是必须做好顶层设计。


对于广大小城镇来说,不仅是农民变市民的接收平台,也是承接城市人口和产业外溢的理想平台,他们天然具备的优势在于地价与房价低,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环境也在改善,关键在于能否打造一套适合自己的产城融合模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能级,使人、自然、产业协调发展。


文章的最后,我们想引用时任浙江省长李强在今年初对特色小镇的一段讲话来结尾: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要华而不实的增长指标,要的是“转型”与“创新”的含金量。投入产出上,不能仅靠数字、指标说话,更要靠形象、效益、实物说话。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林立的高楼大厦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也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浙江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


在潮水退去之前,愿与诸君共勉。

友情链接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委托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说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24 无锡市新望房地产咨询服务有限(www.wuxic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mailto:wuxicfcom@163.com
苏B2-2011001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8030402号 技术运营:古德商务 客服QQ: 有事点这里 有事点这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来自互联网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网络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