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会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制定发布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将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京津冀三地产业转移终于有了较为清晰的规划。
天津市社科院城市经济所所长蔡玉胜表示,此次出台的产业转移指南,更有针对性地突出了北京服务业、天津高端制造业、河北一般制造业这类主打产业,是在总规框架下,对京津冀产业发展更细化的指导意见,目的在于引领合力发展,避免各自为战。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关键是要建立经济共同体,在经济体统一领导下让专门做经济研究的人才来研究怎么协同发展。没有这样的经济体,没有专业人才,三地协同发展工作难以顺利执行和开展。仅仅通过三地政府开座谈会,下红头文件,很浪费时间,而我们现在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因此,建立经济共同体和人才体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顶层设计。”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章惠生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
京津冀产业转移路线清晰
“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的产业发展,称为“1555N”格局。根据《指南》,“1”是指打造一个科技创新中心,即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承担京津冀地区产业研发、设计、服务等功能,辐射全国。
而科技创新中心将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体,推进高端共性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部件研制,加快工业设计、信息服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意味着,中关村将不仅是北京的创新研发中心,还将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科研中心。
根据《指南》,还要建设五区五带五链,以“五区”为突破建设重要引擎,以“五带”为支撑优化区域布局,以“五链”为特色形成区域优势。
“五区”指以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张家口、承德)地区为依托,强化政策支持与引导,实现率先突破,建成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重要引擎。
“五带”指:1.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涵盖北京、廊坊、天津为轴线的区域。利用北京技术优势和天津、廊坊等地的制造能力,承担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功能,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
2.沿海临港产业带,主要包括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沿海地区,利用港口优势和制造业基础,重点发展滨海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
3.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以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中心城市为节点,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
4.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涵盖衡水、邢台东部、邯郸东部、沧州西部地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轻工业等。
5.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包括北京、天津山区和张家口、承德山区地区,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五链”则指发挥京津冀现有产业基础与优势,引导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和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链合理布局,协同发展。
此外,还要发展若干(N个)特色产业基地,围绕节能环保、医药、家具、食品、皮革等行业,形成区域品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信息集散中心。涉及天津、沧州、承德双滦、承德凤山、大兴、固安、北戴河、香河、正定、霸州、肃宁、辛集等40多个市县。
中国区域经济协会秘书长陈耀分析表示,上述《指南》主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强调三地联动,几个带状的发展都是跨省区的,目的是为了带动落后地区河北的发展。张承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现有冬奥会的机遇带动场馆建设和经济发展,但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搞好发展,存在矛盾点。曹妃甸地区的开发空间比较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是进驻的产业还不多。临港产业的发展有潜在空间,但如何能通过资本纽带与天津滨海新区差异化发展,并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中寻求错位发展是难点。
专家呼吁建立经济共同体
近日,一批源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在固安落户,这被称为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批项目入驻河北。其中,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无人机产业化项目投资达71亿元,将建设国内领先的无人机产业基地和空气动力科技创新基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关村的科技成果转化中96%离开了京津冀,在河北、天津孵化的科技成果仅占中关村所有落地成果的2%和1.8%,大量的科技成果被深圳、江浙等南方城市“抢”走,并应用于当地的市场。
按照《指南》,北京要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加强研发,而科技创新成果则主要交由津冀两地转化,如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预计未来三地在科技创新领域合作会愈加密集。
河北省近期召开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会议宣布,将有1182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8294.8亿元。其中,235个属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与京津高校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的项目,占开工项目数量的20%。河北省发改委主任陈永久表示,大批京津产业项目落户河北,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实质性融合阶段。其中仅2015年一年,河北就引进京津项目4124个,引入京津资金3459亿元,分别占全省引进外省项目的38.6%和47.8%。
在承接北京、天津产业转移的同时,河北还面临着压减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的任务。《指南》明确,严格执行京津冀三省市发布的产业负面清单,严禁超出本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项目落地建设。鼓励通过市场手段压减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为优势企业腾出资源和市场空间,支持京津冀地区企业跨省区兼并重组。
《指南》还指出,京津冀三地应加强产业、金融、财税、科技等政策协同,推进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建立产业转移项目投资共担和收益共享机制,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进一步简化纳税人跨省(市)迁移手续。在三地推行企业和人才资质互认、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改革,最大限度方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框架下,京津冀三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围绕京津冀产业规划与项目建设定期进行会商和协调,跟踪监测三地产业发展态势,细化落实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三省市政府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章惠生则呼吁,京津冀协同发展头号重点是建立经济一体化组织,成立经济共同体,并赋予其一定权限,合理调配资源。同时,培养和发展专业经济人才。这两块做好了,下面的具体工作就能按部就班。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能没有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