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记者 李文姹 北京报道
北京市召开疏解非首都功能、人口控制和稳定经济增长专题工作推进会,城六区亮出了疏解方案和目标,而通州区将会有选择地吸收。
西城区2016年计划疏解人口3.6万,通过市场和职业教育疏解带动减少2.8万人;东城区2016年常住人口下降3.5%,即净疏解常住人口3.2万;朝阳区2016年常住人口控制在385.7万以内,较2015年底调减9.8万人,与此同时,朝阳还将在年内调减25万流动人口;今年,海淀区计划将全区常住人口净减少12.9万;丰台区也表示,2016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25.7万,比去年减少6.7万人;石景山区2016年常住人口控制在63万以内,比去年减少2.2万人。
今年城六区预计疏解的人口总数达到60多万,对于定向吸引中心城人口疏解的问题,通州区区长岳鹏表示,按照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人口不超过200万的架构,通州将有效疏解中心城约40万左右的人口。
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北京最终选择的人口底线是2300万,即到中期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将控制在2300万以内,从而使得“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人口调控的根本性转变,从原来依靠户籍调控,向依靠产业调控转变。同时,需要始终秉持“不要聚集太多功能”的观念,仅保留首都功能。
今年城六区的疏解思路,基本上围绕产业功能调节展开。按照北京市整个人口红线,到2020年全市常驻人口要小于2300万,其中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
李士祥强调,围绕供给侧结构改革,要在“去”上下功夫,“瘦身健体”,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北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更要加快非功能疏解,严格控制城市发展的边界和开发强度,有效减少城六区的人口密度。
“还要在‘治’上下功夫,补齐在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李士祥表示,还要在“进”上下功夫,提质增效。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在科技创新能力、在彰显首都文化魅力、在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上都要“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剑新表示,北京老城区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没有多少空间发展更多产业。未来北京就在通州,通州就是新北京的代名词。
针对通州区严格限制到通州落户,陈剑新认为,这恰恰印证了这里要成为北京的新中心——它不是鼓励外地人落户,而是要鼓励北京城区的人去通州,纾解、接收大量的城六区人口。
正如李士祥所言,通州区的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还需要补齐短板。这些基础性的建设,也正是通州区建设的重点。
岳鹏透露,计划在行政办公区及附属区域范围内,集中引进北京四中、皇城根小学、人大附中及附小、李烈实验学校、北海幼儿园、人大附属幼儿园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此外,还建议在行政办公区内建设友谊医院,在155平方公里之外的台湖地区建设另外一所三甲医院,如安贞医院。
岳鹏表示,目前通州在建和建成未售的住宅面积为144万平方米,同时城区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剩余规划居住用地面积584公顷。岳鹏表示,按照人均35平方米标准计算,以上两部分面积共可安置中心城疏解人口近40万。将这些住宅资源与未来中心城行政、教育、医疗、产业等疏解所带来的人口有机对接,力求实现职住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