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新加坡星桥腾飞集团、新加坡资讯通信投资私人有限公司与润扬集团签署《中新爱玛客加速器合作协议》,三方共同投资成立的爱玛客加速器(AirMaker)宣告落户龙华新区锦绣科学园,加速器将聚焦于互联网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智能硬件等领域的初创企业。
新加坡建设高科技园区世界知名。此番,爱玛客加速器选择落户龙华,无疑令外界对龙华新区产业环境刮目相看。
作为龙华新区标杆性的创新园区,锦绣科学园具有极强的标本意义。
空间不足,载体缺乏,尤其是高端载体缺乏,一直是龙华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掣肘。高端产业需要高端载体,而如何推动辖区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也正是新区经济服务部门近年来着力的焦点。有鉴于此,龙华新区经济服务部门着力加快建设创新产业园和新区产业载体认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打造集企业孵化、上市培育、总部经济于一体的高层次新型科技产业园,锦绣科学园即是典型代表。
另一方面,在创新园区之外,多年来,在市场力量推动下,龙华片区自发地形成了一批产业园区。今年3月底,龙华新区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旧工业区改造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将打造产业载体的目光投向广大旧工业区,实施“一园一策”,引导扶持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等各种社会资源参与推动旧工业区改造,再造高端产业空间。
创新型园区初具规模
龙华新区名为新区,实为旧城,建成区面积高达107平方公里,可供建设用地不足3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建成区存在着建设档次低、规划水平落后、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硬伤,由此导致龙华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时面临空间不足、高端载体缺乏的掣肘。
有鉴于此,龙华新区经济服务部门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快建设创新产业园和新区产业载体认定,打造集企业孵化、上市培育、总部经济于一体的高层次新型科技产业园;一方面认定一批示范、先进、优秀等不同级别的产业园区并协调推进建设,为企业引进、项目落地搭建承载和发展平台。
在宏观层面上,新区经济服务部门以《龙华新区城市综合发展规划》的“一轴、两核、七功能区”规划为引 领,以新区产业发展规划、“1+N”产业系列政策及一系列专项规划措施为指导,引导散落于新区各个办事处的产业园区走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之路,在园区局部实现产业集聚。
位于清湖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内的宝能科技园就是一例。经过新区经济服务部门的牵线搭桥,深圳市软件园龙华分园在此开园,截至目前,分园已备案入驻企业42家,其中挂牌新三板企业5家,省、市创新创业团队3个,市孔雀计划人才1名,软件产业的集聚效应在宝能园区初现端倪。
刚刚完成一期建设的锦绣文化科技园,吸引了芯思杰、和利时、21世纪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近期,锦绣科技园运营方与新加坡腾飞集团共建爱玛客加速器,双方还计划共同在英国投资建设产业园,实现英国和锦绣科技园的项目对接,并相互推动进入两国市场。
在观澜银星科技园,以富士施乐为核心的激光打印机生产及其配套产业链日趋完善,其产业聚集年度产值达到169亿元,而随着深圳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在此揭牌,园区将成为深圳市智能制造高地。
2013年9月至今,龙华新区先后为13个创新产业园与8个特色工业园区授牌。这些创新园区和特色园区的一大特点在于,产业定位鲜明,以锦绣科学园为例,园区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食品安全、硬件创新孵化等领域重点推进。各大园区的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成为龙华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大批旧工业区亟待升级
建区4年的努力,龙华新区创新性产业园区初具规模,然而,面对艰巨的产业转型重任,创新园区无疑僧多粥少。
事实上,多年来,在市场力量推动下,龙华片区自发形成了一大批工业区与产业园区。
据新区经济服务局调研摸底,目前,新区现有工业区524个,但大多数存在产业低端、消防等各类问题突出,市政、公共服务等配套基础设施存在老化落后或匮乏等问题。
“各个工业区特别是城中村内的工业区,以其成本低的优势,引进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由于发展初期过于注重产业规模,忽视远期建设,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产业分布相对分散,多数企业单兵作战,产品雷同,企业协作能力不强,集群效应难以充分发挥”,新区经济服务局企业服务部门负责人介绍。
用地低效是这些工业区的通病。据记者了解,在新区现有工业区中,70%以上属于以场地租赁为主的物业型产业空间,旧工业区用地平均毛容积率仅1.12,建筑层数以1—3层为主,占比46%;空间分布南北差异较大,7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主要分布在机荷高速以南地区。
“基于租赁模式的传统园区,投资方与企业之间,园区内企业之间,并无互动关系,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仅以物业出租求生存显然步履维艰”,新区企业服务部门人士这么分析认为。
然而,旧工业区改造并非易事,牵涉到政府、开发商、社区等多个利益主体。在调研中,新区经济服务部门工作人员发现,旧工业区升级改造存在“四不”现象:
思想狭隘,“不愿改”。部分业主认为政府对园区升级改造补助有限;另有部分业主觉得改造后容积率不高,赚取利润少。因此不少业主倾向于安于现状,改造意愿不强,参与热情不高。
资金短缺,“不能改”。部分旧工业区运作资金不足,规模也较小,无力自行改造。
产权不清,“不敢改”。2013年,新区城建局曾进行“三旧”情况摸底,发现“三旧”现状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权属关系复杂混乱,其中权属不清用地达18.25平方公里,占全区“三旧”规模的51.48%。
政策不明,“不会改”。市、区涉及旧工业区提升改造的政策有《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暂行措施》《深圳市综合整治类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操作指引(试行)》《龙华新区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数项,一是政策之间相互交织,业主无所适从;二是对产业关系复杂等特殊旧工业区提升改造存在政策缺失;三是不时有新的政策出台,部分业主无法把握前沿政策,不知如何行动。
“一园一策”助推旧工业区升级
如何引导体量不容小觑的广大旧工业区升级再造?龙华新区将目光投向了比邻而居的产业强区南山。
2013年3月,南山区启动“一街道一园区”计划,拟定以3年为期限,由政府投入约4亿元引导扶持资金,选择产权相对简单明晰、业主改造意愿强、具备改造条件的一批旧工业园区,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加大引导扶持,加快改造进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环境优雅、租金可控、产业链配套完善的产业空间。
从去年8月开始,龙华新区经济服务局在充分调研多个旧工业区和前往南山区学习考察有关改造方案的基础上,起草了《龙华新区进一步加强旧工业区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共赢原则,对拟改造产业园区,新区经济服务部门将做好园区改造的产业定位、规划设计、改造建设和产业引进等,实施“一园一策”,统筹推进。目前,新区经济服务局已与华润置地、天安数码集团、天安骏业等平台提前对接,商讨旧工业区改造等产业战略合作事宜。
比之于先行者南山,龙华新区从扶持补贴的力度与广度到持续时长,均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园区实际投入的建设或改造费用,新区将给予最 高20%比例的一次性资助,每个园区资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对园区的规划、设计费用一次性给予50%以内的资助,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对园区进行园区土地和厂房改造升级的贷款利息给予贴息,最 高按贷款利息总额的50%给予补贴,同一项目每年获得的贴息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首 次申请贴息总额可放宽至最 高不超过200万元;项目每年可申请一次,5年内累计补贴次数不超过3次;为加快改造进度、提升产业层级而提前解除园区原有企业租赁合同的,按照解除合同所涉的面积给予业主最 高3个月租金补贴,每个园区每年补贴金额不超过300万元,连续补贴不超过两年;对园区主动淘汰产业导向目录禁止(淘汰)类企业后引进符合产业导向目录企业的过程中出现空置厂房的,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租金补助,补助金额为原租金的一半,最 高不超过300万元。
根据方案,上述扶持政策中每一园区获得的资助金额累计不超过园区建设、改造费用总投入的30%,最 高不超过2000万元。
同时,方案还支持园区管理机构开展公共服务活动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实际投资,按不超过实际总投资额50%的比例给予资助,每个园区资助金额最 高不超过300万元。
尽管扶持力度前所未有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新区经济服务局产业发展科工作人员坦言,“一园一策”能否撬动基层园区升级,前期与园区的走访接触至关重要。“大多数园区对于转型升级并无足够的危机意识,仍然满足于出租经济,因此,政策能否落地生根,有赖于前期细致缜密的宣传鼓动工作,甚至需要手把手帮助园区算一笔转型升级的经济账”,该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