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2015年5月之前,这个产业园区已经以“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园区”而闻名于世了,我们也多次听到这个项目的故事。为什么要提2015年5月,是因为习近平主席当时赴白俄罗斯进行访问,并抽空视察了这个园区项目,一时间更是令其声名大噪。
还有一个月,就是习大大视察该园区一周年了,我们预感,这个项目可能又要有大动作了。
该园区就是位于白俄罗斯境内的中白工业园,总占地面积91.5平方公里,由中白两国合资成立的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作开发。
园区中国近期也是专程登门拜访了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招商引资部总经理、北京办事处主任钟海涛,听他聊了聊中白工业园的历史和进展状况。
习大大去年之所以专门去视察这个中白工业园,不仅仅是因为其挂着“中国最大海外园区”的招牌,更因为这个园区乃是6年前习大大亲自和白俄罗斯卢卡申科总统二人敲定的,其意义和感情都非同小可。
2010年春天,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白俄罗斯,卢卡申科提出,希望借鉴中国在工业园区开发方面的经验,在白俄罗斯境内建立中白工业园。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想到什么?
24年前,一位外国元首赴中国进行访问,并与一位老人共同在苏州金鸡湖畔的农田上画了一个圈,这里随后崛起了中国产业园区的传奇标杆苏州工业园,拍板的两人自然就是李光耀和邓小平了。
时光荏苒,世易时移,相似的情景,不同的演绎,如果对外输出产业园区模式的,却换成了中国。其背后,自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产业园区、综合国力、民族自信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和积累。
尽管中国产业园区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瓶颈,但30多年来自蛇口开始的产业园区经验的确被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产业聚集和高效提升区域价值的道路,已经引发全世界范围内后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仿效学习。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内制造业的综合成本上升,以及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成为了必然趋势;同时,把工厂直接设立到海外,可以绕过国内产品面临的一些贸易壁垒,比较便利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近年来,在寻求成本降低和产业互补的诉求下,中国也开始在“走出去”战略上不断升级,从第一步的产品走出去,到第二步的企业走出去,目前则开始迈开园区走出去的第三步。
海外的中国工业园区最初是由企业推动,供本企业使用的生产和贸易基地。比如早在2000年,海尔就在美国设立了工业园;2004年,天津市保税区投资公司在美国南卡州设立了天津美国商贸工业园。
从2006年起,商务部将推动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作为重点工程。企业在境外建造的园区也不再局限于仅为本企业提供服务,而是成规模地吸引从事制造、贸易活动的二级开发商进驻入园。
亿达中国董事局主席孙荫环,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以及中民投副董事长,2015、2016连续两年的政协会议发言都着重强调了中国建设海外园区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方面需要增加的扶持力度。“建设海外产业园区,可以成为‘一带一路’落地的重要支撑和抓手,有利于推动国内企业抱团出海,形成聚集效应,也有利于培养东道国的产业集群,加快国际产能合作及双边关系发展。”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之一,以园区输出模式“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园区模式呈现出抱团出行、聚集效应、带动区域发展等特点也受到越来越多友好国家的重视。而当这种拓展需求和中国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管理配置的需求叠加互促,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出海”合力。
园区中国也认为,海外园区可以承担“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更可作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与企业分散的投资相比,境外园区可在前期规划的引导下依产业链开展针对性招商,不但更易形成产业集聚,也能提升管理效能。
根据商务部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在50个国家建立了118个经贸合作园区。其中有77个处在“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35个合作区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国家,42个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
目前,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已经涌现出泰中产业园、马中关丹产业园、中白工业园、埃塞•湖南装备制造合作园区等一系列典型海外园区,暂时还都以中国政府部门主导为主。但我们也相信,未来一段时间也会逐渐出现更多民营运营商主导的海外园区,其实,现在中民投、华夏幸福、万达、总部基地、毅德控股等已经是其中的活跃者了。
说了这么多背景,我们还是再来看看中白工业园的基本资料吧。
距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25公里,临近明斯克国际机场,距波罗的海克莱佩达港口约500公里,距莫斯科约700公里,距柏林约1000公里,国际公路、洲际公路、铁路穿越园区。园区计划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和仓储物流将是中白工业园未来的几大支柱行业,且大多是白俄罗斯的产业短板,预计未来将吸引超过200家高科技企业入驻,为白俄罗斯创造1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
入驻这个中国目前对外合作层次最高、占地面积最大、政策条件最为优越的园区后,中国企业可以享受到三个比较具有吸引力的红利:
首先,白俄罗斯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中白工业园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免关税在欧亚经济联盟覆盖范围内自由流动。
同时,白俄罗斯毗邻欧盟,园区内企业还可以通过立陶宛克莱佩达港口的跨境保税通道开展对欧贸易。
最后,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投资项目,中白工业园得到了当地政府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优惠”。2012年6月5日,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卢卡申科签发《总统令》,赋予入园企业“十免十减半”的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可达99年。
该项目对于白俄罗斯的重要意义非同一般。这既是是白俄罗斯政府探索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又是其希望缓解目前国家经济压力的重要保障。最近一段时间,白俄罗斯两个最主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俄罗斯和乌克兰,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而步履维艰,这对白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冲击不小。在这个背景下,白方希望加快工业园建设的愿望就变得愈发迫切了。
作为这一“最高规格”园区的重要操盘手,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工国际”)自2010年起,便着手承担起园区整体设计、建设和运营业务。从项目追踪到园区选址,从动土施工到招商落户,对于这家海外园区开发“零经验”的工程承包企业而言,期间每一次阶段性成果的取得,不可不谓是对企业战略管控力和风险防御力的全面挑战。
作为央企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简称“国机集团”)的控股上市公司,中工国际承担的不仅是国家战略和政治任务,也是自身试图摆脱对“EPC模式”过于依赖的业务转型之举。
2015年5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陪同下考察中白工业园,参观园区展板和沙盘。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就中白工业园重要历程、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情况向两国元首进行汇报。
2012年8月27日,在中工国际的倡导和协调下,中白股东在明斯克共同成立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国机集团、招商局集团、哈尔滨投资集团等陆续入股合资公司。
尤其是2015年5月,招商局投资1750万美元,,以增资入股方式持有中白工业园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0%股权,最终这家合资公司股比为:中方68%、白方32%。招商局同时决定投资约5亿美元在其中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的中白商贸物流园,为国内产业转移到园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供应链物流服务。
不过,毕竟事关重大,又是跨国发展,与当年苏州工业园情况类似,该项目前几年的推进也相对缓慢,有很多的障碍和困难。不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确定,以及习近平、张高丽等国家领导人的视察推动,中白工业园已经开始逐渐破冰前行。
钟海涛向园区中国介绍,截至2016年4月,中白工业园一期起步区3.5平方公里道路、管网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招商局物流集团、中国一拖、中联重科、中兴、华为、成都新筑、甘肃聚鑫、白俄纳米果胶等首批企业已入园,另有烽火通信、福马机械等21家企业已达成入园意向协议。
预计到2016年年底,中白工业园将完成这3.5平方公里一期起步区基础设施配套站房的建设,12500平方米办公楼、8000平方米标准厂房也将投入使用。同时,入园企业陆续开始运营。
“目前,我们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在融资方面给予园区和入园企业更大程度的支持,在多层次融资体系上有一些创新。”钟海涛说,项目投资周期较长,后期融资渠道需要更加市场化,包括成立基金,吸收企业投资,使工业园有自己的融资能力和造血功能,这样才能够长期运营下去。
目前,尽管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都对中白工业园有不小力度的支持,但相比整个园区超大的规模体量和资金渴求度而言, 恐怕仍属杯水车薪。
这也是中国海外园区面临的一个共同瓶颈。孙荫环也在前不久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建议,针对海外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的借款主体实力偏弱、投融资能力有限等不利因素,各类银行应大力支持海外产业园区建设,国家要倡导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和债券。
另外,钟海涛也希望能够通过园区中国这个平台,聚合更多希望在海外产业园区一展身手的国内产业地产商,形成一股抱团的力量,推动这个园区的发展。
作为中国海外最大园区,以及承担着“样板工程”意义的中白工业园,无疑被中白两国都寄予了厚望。尽管前路漫漫,但事在人为,园区中国也希望能够长期跟踪乃至参与到这个高规则园区的运作当中,这本身就是我们建立“园区中国国际版”的重要抓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