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成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南针”。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我市“十三五”规划建议,明晰了无锡未来五年发展的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本报从今天起将开辟专栏,对我市“十三五”规划建议进行系列解读。
【引言】无锡“十三五”发展提出了六大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是首要的核心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中,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未来发展路径设定的深刻含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事关无锡未来的持久发展,如果创新这步先手棋走不好,就难以形成发展新动能,增长动力就不可能顺利转换,在新一轮竞争中无锡就会陷于被动。
【把脉】就目前状况而言,创新不足仍然是无锡发展的“软肋”。科技创新存在“双少”现象,无锡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都明显少于南京、苏州。
【战略】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地解放和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的主引擎。
构建“一区三核多特”格局,走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列
“对接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源’的国家战略,让无锡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最佳契机。”市科技局局长吴建亮表示。
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我市的创新发展,将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吴建亮告诉记者,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国家战略强调“跨区域”,让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这将提升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去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每年的目标任务,将无锡高新区、江阴高新区和宜兴环科园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阵地,规划布局145平方公里,“一区三核多特”的创新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
打破现有行政区划限制,推动包括平台在内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在行业、园区、城乡间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是实施创新驱动的核心要义。从目前看来,无锡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加大人才国际化力度、力促科技与金融有效对接、探索校所企共赢新模式等。但打破束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需要更大的力度与更多的试验。
要走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列,无锡不但要坚持科技创新,还要引领更大区域的创新驱动发展;不仅要注重技术层面的创新,还要探索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更要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此外,政府还要为创新驱动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落实兑现国家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让企业真正得到国家支持,降低创新风险,激发创新活力。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创新驱动战略中提出: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字里行间强调的“市场导向”,可以说是点到了真正解决创新动力来源的根本。
市发改委总经济师吴虹娟介绍说,创新向来是无锡的一面旗帜,从“十一五”开始就贯穿于发展之中,由此推动我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然而随着创新实践的渐行渐深,出发点和实施路径的偏差渐成一大症结,突出表现就是政府主导太多、市场化不够。“十三五”期间,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使企业真正走上前台,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与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者,这是无锡未来五年创新发展必须发力的地方。
“很多企业其实有着强烈的创新渴求”,金鑫集团董事长谈玉琴认为。作为一家生产轨道交通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金鑫集团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设立公司,将先进的技术、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引进到国内。谈玉琴说,对金鑫集团来说,能否以创新驱动作为主战略,在推动工业4.0、智能化工厂等方面加快转型步伐,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现有的高校院所资源尚未充分利用好的问题也需要在未来五年破解。江南大学校长陈坚说,高校院所有人才、有科研实力,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应充分发挥好创新源头的作用。在江南大学的“十三五规划”中,确定了三大战略方向,其中一个就是智能制造。江南大学目前正在着力组建智能制造中心,通过开发新技术,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切实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新近公布的《关于推进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中,也充分体现了引入市场化意识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所协调创新的思路。曾经,企业研发的新产品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所以《政策意见》不仅对企业进行产业前瞻性与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给予优厚的研发经费支持,更是将鼓励企业投入研发的落脚点由前端支持转向后端,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对采购列入“省市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的且达到一定金额的,按比例给予奖励,以推动市场化来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
全方位立体服务,让创新创业有一个良好生态环境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营造促进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创新不会一蹴而就,拼的是耐心与定力,这与创新环境的培育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江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曹炳汝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这是未来五年创新真正成为经济社会主引擎的有力保障。
前段时间,以色列驻沪总领事柏安伦访锡时曾说过,“我们更愿意孵化失败过的创新企业。”他解释说,以色列科技企业的孵化成功率高,与政府能够给予创新人才较大的试错空间有关。“无锡政府应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尤其对于初创企业,哪怕有的仅仅处于创意初期阶段,也应给予扶持。”在柏安伦看来,形成全民创新意识比投入巨额资金更为重要。
政府主动转变职能,来自基层的感受更直接强烈些。去年8月,江阴高新区先后制订出台了相关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资助、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扶持等方面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壮大多层次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使科技金融成为创新创业的“加油站”。党工委副书记冯爱东表示,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旨在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创新离不开人才的集聚。无锡地处沪宁线中端,在同时享受上海、南京的产业辐射时也面临“人才滑地”的窘境。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无锡必须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吴虹娟介绍,未来无锡将全力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的科学家、科技企业家、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
积极推广“一家领军企业+市场聚才平台+一批关联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和“本土企业出资+人才携带项目+政府服务支持”的嫁接创业模式,人才、资本、项目互动融合在宜兴渐成气候。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认为,作为政府来讲,要持续优化提升人才服务,完善人才流动、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给予创新创业人才更多支持,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