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张地图引发的话题。
随着三区合并,“购在崇安”、“住在南长”、“吃在北塘”也逐渐成为历史的一缕烟云,渐渐消散。作为小市民,除了在历史中沉浮,又能如何?
只能以一点文字,留在记忆中,慢慢回想。幸好,记忆是抹不去的。
古人描绘的无锡
当年的无锡
1935年无锡
1972年的无锡地图
崇安,以崇安寺得名。崇安寺是无锡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南京夫子庙齐名,不过,现在已无迹可寻。
1915年拍摄的茂新面粉厂
就像中山路原来并不是一条路,而是一条河。
1953年的中山路
1963年中山北路
黄埠墩
靖海门(东门)
汉初无锡建县之时,运河引至城内形成了一条直河,把城分为东西两片,到隋朝大业八年,由于商业的发展,在城中心沿河一带形成了集市,并筑大市桥,宋明之时又建中市桥、南市桥。明嘉靖后,船不再走城中直河,但河道仍在。
1920年运河
亭子桥
50年代的亭子桥
直到解放后,1954年城中直河填没,并拆除沿河诸桥,1957年到1958年,更是大兴土木,把城中唯一留存的一点河道填得一丝不剩,土方都是来自新开挖的锡惠公园映山湖。
当你走在中山路上之时,可曾想过脚下的土地来自锡惠公园?
人民中路
当时中山路扩建,就湮没了一批老地名——
仲兴弄,清代一位叫王仲兴的人在弄里设王仲兴烟作,后人就以他的名字命名,1972年,门牌号改为中山路的号码。
健康路
迎迓亭,在仲兴弄旁,现商业大厦所在地,旧时原有一亭,作为迎接官员之处,故名迎迓亭。彼时凡来往的官员,在北门外接官亭迎接外,进城在此又有迎迓之举,抗战前在中山路曾发现一碑,上面写着“迎迓里”。
东方红商场
旗杆下,靠近现在的复兴路。清末官绅杨艺芳住在旗杆下7号,朝廷在他的住宅门口树立旗杆,仪式恩赐,由此命名。1956年在扩宽中山路时,此路被并掉……
复兴路
复兴大戏院
胜利门
胜利门全貌
80年代的黄埔墩
50年代的西门桥
1935年无锡火车站
南长区,因境内南长街而得名。
而南长街的历史,则要追溯到北宋,当时,南长街是一条驿道,从京城来的信使或官员经过常州到这里歇息,换乘车马船只后,往南可直达苏州。
50年代的清明桥
驿道旁就是古运河南塘河,近代,南长街一度繁华,有“上塘十里能兴市,下塘十里能烧窑”之说。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繁华,有时甚至拥挤不堪,有第三百货商店、聚鑫园、五金交电商店以及无数小商铺,鳞次栉比。
南门
南长区没有了,但南长的运河风光却是抹之不去的。自南长桥至清名桥长约3里,运河波光粼粼,码头林立,黛瓦白墙,水弄堂韵味仍在。旧时,沿河居民自发禁止向河道倾倒垃圾,农民上城卖柴米土产,空船返家时往往顺便罱上一船河泥,带回去作肥料,加上河水本身流动速度较快,因此运河水当时水质清澈,游鱼可数。
解放后,工业发展迅速,却没有很好地处理环境污染,20世纪70年代开始,河水加剧发黑发臭,直到今天,运河水质仍然是南长心头之痛。
最令人怀想的莫过于北塘。
北塘之名,因地处北城门外合塘河(古运河)之沿岸,故习惯称之为北门塘或北门塘上,简称北塘。
由于地处运河之利,在清代这里就是米市、丝市、布码头、钱码头集中之地。民国之际,这里粮食加工业、金融业蔚然成风,当时莲蓉桥两旁有20多家钱庄,到1942年,有42家银行和各式钱庄,成为苏南的金融中心,这一带还成为买卖黄金银元的地下市场,解放之后成了打击金融黑市的主要场所。
吴桥
惠山直街
北塘米市
北大街
北塘也有不少风流故事,你们知道吗?
盛极一时的游山船浜,位于北门外长安桥南,该浜北通运河,南通北水关和护城河,清末,这里因停泊游船、灯船而得名。
无锡游船初为小型船只,专供地方绅士交际之用,并不对外营业。清末,无锡开始有妓院,最盛时约有60余家,以游山船浜一带最为有名,最为集中。为吸引狎客,这一带的几家大妓院置备灯船进行太湖游览,船上有妓女和船菜。
北塘
大运河吴桥北段
清同治年间,有士绅祝某在北尖和茅蓬沿河拐弯处建造3层高的望湖楼,光绪年间,外地人严龙开夫妇租赁此楼开办高级妓院,名噪一时,20世纪30年代改为茶馆。名妓谢文玉出于游山船浜,善于弹唱,貌极美,后来在交际路妓院从业,有当时的士绅杨翰西出重金为其赎身,并在广勤路建造了一间小洋房,金屋藏娇。不过,谢文玉在此吸上了鸦片,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地处南禅寺的游民习艺所收留,成了一个女乞丐,1946年病死。
多少才子佳人,也抵不过历史的淘洗。
只愿今天的我们,能留住昨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