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配套有销售部分,但是鉴于产业地产通常所处的地段以及可售部分的比例,资金回笼周期要比住宅开发长4-5倍,对于习惯了短平快的住宅开发商,资金规划对于公司来说是极大挑战,对于需要数字报告的上市房企而言,如何配比产业地产的体量尤为重要。
“除了原有的资金规划之外,实际上产业地产的受众很窄,能够应用的推广和招商的手段也很有限,怎样在逼仄方法论下保持资金链的健康,对于产业地产开发而言无疑是重中之重。”
万科产业地产发展分为重资产模式和轻资产管理。重资产模式下,有“基金+持有”模式、股权投融资、以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办公、研发等。该模式赚取租金、管理费和未来土地升值收益。万科的优势在于较强的地产开发能力和较好的现金流,重资产开发正是为轻资产运营提供支撑和载体。轻资产管理,主要在于中介代理服务、物业管理服务、星商汇品牌开发。
“目前产业园是一个蓝海市场,过三五年再进入,竞争会更激烈。”有房企老总认为,住宅地产已经进入白银时代,开发商需要布局一个新的盈利点,转型开发产业地产是一个大趋势,必须转。
产业空间本身就是跨界而来,从地产到产业,本就是两个大不相同的领域,如果再到更细分的产业,之前的区隔就更是十万八千里。近两年来,陆续有传统住宅开发商涉足产业空间,如何定位和运营,成为入场新兵们最头痛的问题。
似乎定位对于产业园而言,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然而浸淫产业地产超过17年的余安定却说,天安如今只做大的方向定位,比如科技、文化、旅游这样大的方向,早已经不再做细分的诸如生物医疗、电子信息等更为细分的主题定位,“住宅可以很清晰地做出客群定位,但产业很难个性化,最好的方法是定位通用的东西,让市场慢慢沉淀出一个定位。”有人表示,初入产业地产的开发商往往太想做一个定位了,但是最终会发现其中80%和你最初想要的不一样。余安定也曾研究过很多其他国家的园区,对于单一产业定位的园区,当这个产业兴起的时候它便快速崛起,当这个产业没落,园区也一同沉没。
经过时间的检验,更有效的办法是做生态圈的定位,比如做科技方向,可能其中70%的元素是科技大类的,其余30%则是包罗万象的企业,“跨界的碰撞更有可能产生创新。”企业的跨界多元还不够,还需要园区不断引入新鲜事物来刺激。
产业地产不同于传统商住地产,产业地产涉及融资、开发、服务、招商、产业培育、税收、GDP等众多因素,因此商业模式不同于传统商住地产的传统房地产模式。产业地产是生活和产业的载体,业务定位要以营造产业空间和生活方式为核心。交易对象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开发商和购房者,服务客群包括了住宅客户、一般商业客户、企业客户,具有大客群、小客户特征。客群范围的扩大意味着客群之间会形成多频次、多类型的交易,这样就形成了互动循环的生态圈体系,生态体系中服务的重要性凸显。而产业地产金融属性的特征,决定了投资基金化、资产证券化将成为趋势,轻资产化趋势成为行业大概率事件。在盈利渠道上,应该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产权销售的方式,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获取收入,如上游的土地出让分成、地产金融,下游的服务运营、投资管理等,形成多元化的收入渠道。
住宅服务的逻辑和产业完全不同,除了热情和诚意还要再多点产业思维。一位正在尝试做产业地产的负责人表示,“曾经以为住宅和产业地产的不同在于,前者更倾向于交易那个短暂环节,而后者则需是服务的长期阶段,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房企在物管板块发力,很多延展性的长期服务的能力也在进一步提升,然而,在产业地产的从业者看来,依然还是不够”。
产业地产除了要从企业家、员工的生活入手之外,还需要考虑产业链的打通、圈层的交流、创业资源的聚集、资源人才的配置以及政府政策的导入,这都是产业地产需要的。在他的印象里,住宅销售如果有热情和诚意,有一定的服务意识,再有一定的培训,就可以成长为优秀的销售人才,但是产业地产往往还需要对企业和产业的深入理解,有时候还需要更多一点的悟性和灵气。
产业地产不仅仅是园区的建设,更为关键的是企业的聚集和产业集群的形成,继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个也最为重要,就是,每一代产品用户的需求都不同,迭代产品的同时还需要升级服务。产业地产服务的对象和服务的方式更加复杂,产业有自身的行业规律,企业有它的成长规律,所以建筑产品和服务如何能够适应这两种规律,这对开发者和运营者提出的能力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