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站   苏州站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会员登录

登录名
密码

热门新闻

评论访谈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评论访谈
产业园区在“双创”背景下 如何突破瓶颈寻求新生
发布时间:2015-11-17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点击率:39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推动下,传统产业园区开发商正在谋求转型。专家认为,当前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存在问题较为突出,重收益轻服务,重数量轻质量,“空心化”和“同质化”严重,应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转变发展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实现传统园区转型。

  ——传统产业园区面临转型“三大瓶颈”

  当前,中央政府致力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承载主体,将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浪潮中扮演先锋角色。这要求产业园区直面问题,转型升级,担负起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力作用。

  据专家介绍,产业园区是承载产业成长的基础设施,是产业创新和发展的平台。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产业集群化,产业园区迄今已有20多年历史。

  我国的产业园区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第一类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而进行的;第二类是围绕创业产业等进行的,此类物业类型主要是一些创意产业园项目;第三类是围绕物流产业等进行的项目。

  中国产业新区研究院数据显示,产业园区支撑中国经济强劲增长。2012年,全国105个国家高新区实现GDP5.22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2013年1-9月,全国200个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77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6%。

  据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杨乐渝介绍,产业园区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产业亟待转型。中西部地区产业园区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加工为主,东部沿海地区虽已建立起新兴产业的集聚群,但依然处于“微笑曲线”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结构层次低,科技含量不足。

  二是陷入恶性竞争。一些地方发展产业园区单纯只为招商引资,没有找准区域经济优势定位,导致产业园区特色不够鲜明,没有形成产业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作发展的格局,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不少园区之间为争项目,竞相压价,不计成本,导致无序竞争,从而导致产业园招商难、空心化和泡沫化严重等,有的产业园区入驻率非常低,沦为“鬼城”。

  三是配套服务薄弱。多数地方在发展产业园区时,只注重发展核心产业本身,金融、研发、营销、广告等外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可持续的人才教育机构和完整培训体系。有的园区只是简单收取租金,等企业入驻后成了“甩手掌柜”。

  ——部分传统产业园借力“双创”实现转型迸发活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迅速兴起,很多产业园抓住机遇实现转型。一些产业园向孵化功能转型,发挥创新创业、线上线下、孵化投资等优势,因低成本、全要素受到创业者认可。

  位于湖北武汉的“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其所在地前身是昔日中国大型工业的聚集地,曾汇聚国营大型企业824工厂、武汉国棉一厂等工业产业。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改制、外迁,“汉阳造”陷入长达数十年的沉寂。

  2009年开始,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保留老工业基地风貌,通过市场化运作和精细管理,让老产业园实现了新价值,2014年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据介绍,汉阳造创意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服务发展模式,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商务、资金、信息、咨询、市场、培训、政策与人才支持、技术开发与交流、资源整合与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此外,还引入中介服务机构,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针对性、专业性的个性化服务。

  通过精细化服务和科学管理,“汉阳造”园区借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实现了成功转型。园区企业数量从起初的22家发展至近百家,2014年,成功培育2家文创企业上市。当年实际解决就业人数近4000人,成为“城市再生、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经典案例,同时也提升周边地区的城市环境品质。

  类似成功转型的园区不止“汉阳造”一家。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炜认为,“去房地产化”是产业园地产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能再用房地产的思维去开发产业园区,而是应该从行业、投资的角度为企业提供服务。

  ——专家:“软硬兼施”突破产业园转型重围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教授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产业园发展动力,要利用这一难得的好机遇,实现转型。他说,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一部分是来自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当前中国处于结构调整“爬坡过坎”阶段,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程度还较大,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需要调整,去库存、去产能化还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中国经济不缺增长动力。虽然工业增速在下滑,但是服务业发展在加快。”程虹说,中国政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等新的动力在加快孕育成长,这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

  专家认为,产业园区是产业创新和发展的平台,这个平台自身也要创新和发展。如何让产业,尤其是创新产业和项目,在园区落地成长,正成为产业园区发展关注的焦点。

  相关人士指出,引导产业园区发展完善产业孵化和培育服务,不是要开辟新的场所,更不是“大兴土木”搞建设。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指导委员会委员易鹏介绍,美国、德国、法国为打造孵化服务可谓“软”“硬”兼施:一是必要的硬件服务,也就是场所、基础设施等物理条件。这些场所大多都是现有的,例如图书馆,咖啡厅等;二是软件服务,也就是孵化器向入孵化企业所提供的各种援助服务,包括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

  易鹏建议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发挥创业服务机构的集聚效应和创新创业规模优势,激发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的参与热情。整合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智库、中介组织、投资机构、孵化器等社会各方资源,帮助创业者低成本对接资源,提升创业创新的“软环境”,避免产业园和房地产商以“双创”之名行地产之实。

友情链接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委托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说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24 无锡市新望房地产咨询服务有限(www.wuxic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mailto:wuxicfcom@163.com
苏B2-2011001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8030402号 技术运营:古德商务 客服QQ: 有事点这里 有事点这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来自互联网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网络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