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周圆桌会精彩观点采撷
一场创新创业周圆桌会议,带来一批产业发展的建言献策。无锡,以学习、包容、开放的态度,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理念、技术、人才参与无锡经济社会发展;以打造现代产业发展高地为目标,择天下英才携手共迈产业强市之路,重振城市产业雄风。听,来自产业潮流创新前端的那些声音!
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本特·因格玛·塞缪森:
无锡产业发展“我有责任和义务”
81岁的塞缪森是瑞典生物化学家,目前与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研究院。
对于无锡的创新创业、产业发展,我有着责任和义务。我所在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创新体系瞄准了创新理念、产业化、市场化以及产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四大目标,同时该创新体系包括几大实体,一是创新办公室,负责给学生、员工进行指导,推动科研机构和创业者之间的沟通;二是生物医药企业家创新部,提供全球的生物创新项目,以及企业创新培训课程;三是创新公司,将发明发现转化为医学服务;四是逐步将初创企业培育成成熟企业。在注重公共基础研究的同时,注重对科学家的进一步发现发掘,同时激励医学院、制药公司、风投之间进行长期有效的互动沟通合作。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
推动产业与科研机构的互动
哈特穆特·米歇尔几乎囊括了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领域的全部重大奖项,目前任生物医药(江阴)研究院院长。
德国化工业的脱颖而出,很大原因就是化工公司与科研院所的紧密联系。19世纪英国化工之兴盛远超德国,但德国后来凭借强大的科研能力,鼓励化工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后来居上,成就世界领先的化工产业。需要指出的是,在合作过程中,应该给予科学家合适的利益所得,同时还需加强生物医药产业的风投引领。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托马斯·聚德霍夫:
科学家创业角色需厘清
托马斯·聚德霍夫是神经生物学专家,在锡注资成立博弈诺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科学家创业后,在企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科学家带着技术,与经营人才形成和谐关系,能推动一项专利、技术、产品的市场化速度。
在过去十年发展中,生物医药方面的小企业不断涌现,形成大量的专利技术和产品,这些也引发了医药巨头的关注,有很多中小企业最终被大企业相中,或被收购或达成合作共赢。他们成功的最为关键因素是找到了技术创新与商业管理的契合点。目前,在科学家领衔创业的公司中有一个不好的倾向,科学家过分重视商业方面的考量,影响了其作为科学家对其产品应有的判断以及科学建议。科学家领衔企业发展,应该发挥其作为科学家的优势,而不是凸显其短板。
对于无锡正在兴盛的创新创业,我认为仍然要注重科技研发,关注科研院所、教育机构等在基础研究层面的创新。大学应更加专注科研发明与科学发现,让校园成为科技发展的基础,而不是让校园过早的商业化。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志璋:
“无线时代”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
陈志璋院士长期致力于计算电磁学和无线技术领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并拥有一系列重要成果。目前与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设“陈志璋通信技术中国(宜兴)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在大学里存在两种创新,科学家发现新技术是创新,以工学院为代表的对现有产业、技术进行提升同样是创新。在“无线时代”,无锡专注于无线技术,拥抱互联网是产业发展的趋势所在,这是一个不会衰落的产业,同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智能化符合时代潮流。
通信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从2G到3G,再到4G,每一次革命性的更新换代之间,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现在无线技术已经应用到医疗、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多个方面,随着全民应用的普及,新兴的无线技术产业不断注入进来。目前,在宜兴成立的通信技术研究院将把亨鑫科技作为主要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为无锡的移动通信产业向高端攀升提供有力支撑。
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孙毅:
六步工作法解决创业问题
孙毅博士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在国际神经发育研究领域颇有影响力。目前与诺奖得主托马斯·聚德霍夫在锡注资成立博弈诺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做创新都会碰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掌握准确的步骤。这六步包括锁定整体目标、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迈出第一步、吸引投资等方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
无锡博得“智能化”发展先机
78岁的陈清泉院士被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目前与新日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和新能源研究所。
发展先进制造业,无锡有很好的条件,此次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计划”,高瞻远瞩地提出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完全符合无锡的城市禀赋和定位。目前,智能化技术正成为各大汽车巨头抢滩的重点,也将带来一系列产业化项目,无锡在这方面将博得先机大有可为。
电动汽车项目符合绿色化、智能化趋势,现正处于产业化前夜。这不仅需要有好的产品、好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创新政策和好的商业模式的支持,更需要政府的激励。电动汽车市场前景广阔,在基础设施方面需要依靠智能电网的建设,在商业模式方面需要投资商、制造商、运行商、服务商、用户都要效益。
文艺复兴带动了近代科学、艺术、技术的大发展,而要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解放思想精神和创新的勇气,不能“闭门造车”。发展电动汽车的工程哲学的核心是开放思想,在电动汽车基础实施、商业模式等方面要有所创新。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吴鑫华:
政府需对创业进行产业链式支持
吴鑫华院士是世界知名钛、钛铝合金、先进粉末加工专家。所研发的阻燃钛合金曾被评为钛合金研究史上三项最重要成就之一。目前其团队在锡创办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从金属的3D打印构建来说,有两类比较大的挑战,一类是航空航天,还有一个是医疗类。在航天领域,是要使所有打印出来的构件达到国际航空标准,达到适航的要求;在医疗领域,一些疾病的治疗成功运用3D打印开展,目前团队正在致力于生物材料的3D打印。
从整个研究来讲,国外3D打印的研究,主要是由市场、客户主导,这种情况下,它的发展、研究的支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战略性。但是目前中国并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从战略上来讲,谁先建立标准和程序,谁就能主导全世界的市场。目前我们正和国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时不我待。
如何把创新做成事业,需要把握三个重要内容,首先是政府财政的支持,其次是技术、管理的明确分工与信任配合,第三是要把握进入市场的机会。关于新技术的产业化,政府不仅要支持新技术的研发,更需要对新技术、新产品形成产业链式的支持,促进企业把握住“进入市场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
无锡在产业高端化发展上仍有进步空间
丁汉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致力于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等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但很多企业面临关键技术如何突破的挑战。不少企业长期在中低端徘徊,如何实现高端跨越是一个现实课题。这就需要理清楚技术与产业的关系,首先要看技术是否可以真正形成产业,除去技术本身还需关注其工艺、操作水平是否能够相匹配,很多时候自主核心技术与全套模型需要整体发力。其次,政府要以包容之态,长期稳定支持研发。各地政府都建立了产业技术研究院,而产业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要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引导各方合作,进而能让研究院的先进技术真正辐射到周边企业,推动地方产业的发展。
无锡的企业家们有着很高的创新追求,在产业的高端化发展上仍有进步空间,这都需要地方政府长期耐心的引导与支持。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维克多·费多罗维奇·契霍特金:
建立“行业专家委员会”推广工业技术
维克多·费多罗维奇·契霍特金院士长期致力于钻探设备及工具的研究,曾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研究金刚石空穴(气蚀)效应的试验台及金刚石钻头结构参数计算模型,成功研发出多种不同复杂地质岩石条件下使用的金刚石钻头。
在超硬材料这一领域中,中俄的技术合作提升了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影响力。目前,我与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联合研制的超硬材料的部分性能指标可与国际顶尖企业比肩,产品远销中亚、南亚等地。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高水平的企业不仅要在研究领域领先,更要致力于其技术在更广泛的工业领域的推广,这也是我个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我建议无锡市可以考虑成立一个覆盖多个行业领域的学术或者专家委员会,借助这一机构对符合本地产业与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进行评审、论证和推广,带动城市产业整体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