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园区中国COO沈斌
再次恭贺各位进入了产业地产这个最有想象空间的行业。
当你年老时候,回想往事,一定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因为过去的每一天都是那么刺激,都在生与死的边缘纠结。
上回说到了寻死第一式,就项目谈项目,本期且看产业园区寻死第二式:对地方政府的诉求完全的亦步亦趋。
无疑,在产业地产这个行当,最大的掌控力在政府手中,且不说国内真正的产业地产霸主是各级政府,就算已经市场化运作的园区,背后的政府意志依然是如影随形。
在园区中国举办的产业地产沙龙武汉站的时候,一个河南郑州的开发企业主对自己的独家心得颇为骄傲——在项目前期的时候,我还和政府打打交道,等把项目拿下来,就万万不会和他们接触了。政府领导一来,一定会对你的园区指指点点,你说你是听好,还是不听好呢?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想法,三天两头变的,他受得了,我可受不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见他们。
这么任性的企业,在中国这片大地上颇为少见,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祝福了。
更多的企业,可没有这样的坚强,即便强大如联东,在天津的总部大观项目定位,也是对政府诉求的不得已为之,不过在市场碰了壁之后,及时调整,也算是个欢喜。其常务副总裁梁环宇曾与我言语,对政府的诉求,不能说听,也不能说不听,关键的是自己要活下去,项目玩不下去,政府领导可不会认为自己的指导有啥问题,只会觉得企业没干好。
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可惜梦姑也不在了。
联东就是吃过很多政府的亏,才有这么切身的体会。万科说在中国做企业一定要听政府的话,但是万科讲话是有艺术的,这东西看你自己理解和具体执行的变通天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像联东和万科这样的企业还算好,至少还有自我纠错的机会,而更多的政府平台公司才是真正的欲哭无泪,它们对当地政府的诉求就不是亦步亦趋了,只能是无条件服从。
园区中国接触的几个案例就尤为如此,搞了一个平台公司,政府出面从银行借钱,负债做一级开发。为了样子好看,又上马了几十万方的园区综合体,政府说几大产业就几大产业,也不管市场有没有这个承受能力,当地有没有这个禀赋。虽然没有企业入驻,但是形象起来了,领导也欢天喜地的升迁了。可是这样的平台公司,结局只能是被抛弃在风中。
可叹这种平台公司,它可以体现政府的诉求,但是没有市场化的生存能力,只知道政府让干啥就干啥,没有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前几年就着银行不间断的贷款还可以末路狂奔,等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成为政府的烫手山芋,要被甩包袱了。
那这类的政府平台公司,到底应该如何自处?是否应该完全市场化?如果完全市场化,自身是否有竞争力?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些业务该做,哪些业务不做?分配机制是怎样的?和外部企业的合作应该在哪一级引入?已有的园区资产如何消化?
还有那些被还没有想清楚就被忽悠进来做园区的中小企业,他们是否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等待他们的命运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