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不好,当然有外部原因,比如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比如目前各项成本在不断攀升。但是,哲学告诉我们,最关键是还是内因。
2011年8月10日,无锡一家报纸刊登出一篇深度报道《郎溪现象调查报告》,里面讲述了700多家无锡企业出走安徽郎溪的故事,其中尤以滨湖区华庄为甚。
报道中说,“以滨湖区华庄街道为例,在太湖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已拆迁搬迁的企业达到300多家。很多产能相对落后的企业只能在周围找地方。”
而所谓的“产能相对落后”,正是从2004年到2011年期间主政无锡的杨卫泽所要竭力扫除的目标。无锡坊间对杨的评价是,只注重“外来的和尚”,不注重发展本地产业;只喜欢所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制造业不抱太多好感。当时无锡的媒体上,对所谓的“五小企业”一片喊打之声,仅“十一五”期间,无锡就关停“五小”和“三高两低”企业1996家,关停兼转迁沿湖企业156家。(注:所谓的“五小企业”,是指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三高两低”,是指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低产出、低效益。)
华庄成为“重灾区”。就在大量的华庄企业搬迁到安徽郎溪后,翌年6月份华庄街道就出现了“停发公务员工资”的传闻。
无锡的经济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窘境,金融君认为,和前面说到的很多事情都有关联,如草蛇灰线,有迹可循。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锡在某些领导的影响下,被迫对大量的实体企业,特别是无锡最传统、最有优势的制造业失去了兴趣。
什么产业爆红?比如说,云里雾里的“服务外包”。
公开的报道显示,从2006年到2007年,短短一年时间内,当时的市委书记杨卫泽对“服务外包”作出的批示就有32次之多,批示之外,是杨的各种调研、会议、决策、推进。
当时的一篇报道中这样写着:“在无锡各级干部中,现在最流行的词汇是服务外包,招商引资的最大兴奋点是服务外包,目前发展最快、成效最明显的也是服务外包。”
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由于制造业发展缓慢,“十二五”期间,无锡的服务业增速一直不甚理想。快十年过去了,无锡没有变成领导想象中的班加罗尔,反而在一轮又一轮的“调整”、“转型”中丧失了自己最宝贵的优势。
优势在哪里?在无锡活跃的民营企业。金融君随便说几个马上可以被标题党拿去做“无锡棒棒哒”之类话题的数据——
目前,无锡共有民营企业4.64万家,平均每100个人就有一家民营企业;
去年,无锡民营工业企业总共搞定8916亿元,制造业中产值超百亿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本土民企……
最重要的一点,这些民企,大多数都是制造企业。虽然很多体量不大,但却实实在在贡献着税收,解决着就业,但就是有人不喜欢,各种理由,什么污染啦,落后产能啦,反正各种看不顺眼,结果呢?
不是说过去的政策都不好,也不是说引进的530、新兴产业都一无是处,至少现在530企业中产值超亿元的也有不少了,但是,真的不应该因为要给这些小苗腾地方,把原来好好的树都拔了啊。
可以看一下新加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加坡始终将石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不但不因土地稀缺、环境约束、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将其转移淘汰,而且不断推动石化产业升级,打造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石化产业产值长期保持制造业产值三分之一左右的比重。
抛弃了工业优势的无锡,正在面临撕裂式的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体现在工业产值的连年低迷,更体现在人力资源的流失上,而后者,才是最隐秘的内伤。
金融君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数据,是从运营商那里传出来的——手机每人都要用吧,外来人口离开无锡时手机要销号吧?这个量据说有几十万之多,也就是说,在某个时间段,有几十万人口从无锡流失,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数以亿计的消费,还有一个城市来自底层的生机和活力。
什么叫空心化,这就是最大的空心化,这就是最大的悲哀。
大大小小的综合体为什么缺乏人气?无锡的房价为什么跑不过苏州?形形色色的矛盾之后,都指向人,这个经济增长中最本质的要素——无锡本来高校资源就不丰富,高端人才本来就少,在曾经的一段时间里,还要将大量的企业连带劳动力往外推,怎么可能没有影响,怎么可能没有损失?
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屡经动荡的无锡现在亟需的是敢于担当的实干家。
无锡当地一家报纸在报道中曾经透露,一家企业老板原本是做变压器生意,今年年初看到股市行情不错,就杀进股市,前前后后投了两千多万。
由于变压器市场不景气,其实这位老板手里也没有太多资金,除了账户上100万的流动资金,剩下的两千万都是贷款融资得来的钱。
当时很多朋友都为他捏了把汗,但是,到六月份的时候,他的股票市值已经达到四千多万了。半年两千万元的盈利,收入翻一番,对于做实业的老板来说,这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而当时,这家变压器厂除了接一些老客户的订单外,近一半的设备都在闲置,不少工人都已经离厂了。
在私下的场合可以问问看,有几个老板觉得现在做企业是舒服的?有几个老板觉得未来一片光明?
这种时候,信心真的比黄金还珍贵,比什么都珍贵。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企业来说,何尝不想把企业做好,何尝不想让自己手底下的人都有奔头,做生不如做熟,又何尝想一味去做风险极大的资本投机?
坚守实业,今天更需要企业家们的一份社会责任感。
关键是环境要好。
他们在期盼,政府改革的步子能更大一点,有什么样的松绑放手,就有什么样的生机活力;现在就是要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不要再搞什么短期的政策,这半年的某些税收免了,下半年是不是还要征收,甚至是不是还要补上前面的。现在,必须大胆“放水养鱼”,而不能“涸泽而渔”。
他们在期盼,政府要做更多宏观上搭建平台的事情,而不是微观上的指导、插手。无锡能不能建立一个线上的大平台,将企业资源整合在一起,帮助大家建立关联,进行更有效的本地产业配套协作?无锡有那么多的社会闲散资本,能否不要太多流到那些财富管理公司去,而是大力组织起来,投入到本地的实体企业项目之中?
他们在期盼,互联网+风来之际,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已成方向之时,政府能否实实在在地引导,积极有效地扶持,不要再像过去一样“花露水洒洒”,不要再让有些政策成为某些部门利益寻租的工具,不要再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企业在发展中再次寒心。
无锡是个好地方。无锡经济不应该像今天这样。
这是一个诞生过十里洋场冒险家和实业家的地方,这是一个诞生过名震天下巨子家族的地方,这是一个在金融君看来仍孕育着希望和财富的地方。怎么着还没伤筋动骨,怎么着老底子还在,怎么着还有这么大体量,即使伤了枝干,假以时日细心呵护也必重新抽枝发芽。
此刻,无锡需要的不是唱衰和自怜,而是奋起直上,这个时候,不管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地区,就是看有没有肩膀,就是看能不能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