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是中国经济过去十多年的一个重要特征。继房价泡沫后,中国又一类泡沫即将浮出水面。
毋庸置疑,房地产是个很大的泡沫。但在今天的中国还有一个比这大得多的超级大泡泡———那就是遍布各地大大小小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据2013年的媒体报道,一项覆盖12个省份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144个地级市和161个乡镇级城市中,分别有133个和67个城市计划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打造“新城”项目。
过度的城镇化让外界开始怀疑,内地“鬼城”的数目是否会继续增长,尤其是在中央政府减慢投机性购入,放缓房产价格上涨速度的情况下。鬼城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2014年,某机构就内地的“鬼城”现象发表了一份深度研究报告,预计在未来5年内,内地小城市会变得越发空荡。
从某种程度上讲,土地财政也好,房产经济也罢,都属于“泡沫经济”的范畴,因为土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本来就非常有限,本届政府大肆卖地赚了个“盆满钵满”,下届政府必然面临着土地收益锐减甚至无土地收益的境地。
与些同时,一些地方的园区闲置乃至抛荒、“工业鬼城”现象也频频见诸报端。
2013年3月,媒体就曾报道,继高利贷崩盘、楼市泡沫破灭之后,寄托内蒙古鄂尔多斯“产业转型”梦想的空港物流园区、江苏工业园区等多个工业园区,被发现入驻企业稀少,开工进度迟缓,呈现出一派“工业鬼城”迹象,有企业老板怒斥该市领导拍脑袋办事。
同年1月,武汉市汉南区美国新都市工业城镇也被曝深陷“空城危机”,可容纳200家企业的园区在2008年12月一期工程完成后共计入驻18家企业。此外,位于武汉市郊区的卓尔生态工业园等多个工业园区都普遍存在厂房空置、工业用地撂荒的现象,总计占地面积超过1万亩,空置率达90%以上。
更早前的2010年9月,还有报道称,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开发区成立10年,仍然是个空壳,区内企业寥寥可数。目前开发区只有不到3万人口,企业也多为高耗能企业,不太符合高新产业园区的定位。
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人士笑言:“我们没什么可宣传的,也许只能作为负面报道的典型。”
再比如,长三角是园区经济典型的地区之一,“我们做过一项调查,长三角地区的苏锡常等城市,商务园区空置情况比较严重,空置率可达60%至70%”,上海斯盖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勇生2012年时曾对媒体表示。
据介绍,2005年到2010年间,长三角地区一窝蜂建起一批产业园区,但受限于经济发展程度,后期并未达成预期效果。在无锡,据不完全统计,各种产业园项目目前已多达40余个。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洪波表示,中国产业园区在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园区产业趋向同构化,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
“国家级、省级、市级,甚至县乡都设有开发区,很多地方一个城市设立几十个产业园区。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10个城市,近五六年光是动漫创意产业类的园区就有300个,平均一个城市有30个。有的地方5平方公里范围内建了4个文化产业园区。”陈洪波说。
其次,许多产业园区在建设中重产业轻居住,产城没有融合,导致出现“鬼城”现象。此外,有的园区只招商不择商,入驻企业鱼龙混杂,不同类型的产业交织在一起;有的甚至忽视环保,结果成了污染的“重灾区”。
有评论表示,工业园区建设热潮的背后,显然是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结果。为完成政绩考核,各地相互攀比,不计代价招商引资,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园区重复建设、同质化严重。
这也折射出一些地方领导决策失误,不顾地方产业资源、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的实际,一味认定工业化才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结果导致问题的产生。
“泡沫”的危害不言而喻,它造成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公正,并且扭曲了经济结构,对任何经济体来说都是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