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普洛斯宣布设立中国物流基金二期(CLF II,以下简称“基金二期”),基金目标规模达70亿美元,是全球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专注于中国物流基础设施开发的基金。
来自亚洲、北美和中东地区的国家养老基金和主权基金在内的七家顶级投资机构(普洛斯方面并未透露具体的机构名称,但或许与基金一期的名单相差并不大)将和普洛斯中国共同投资,计划在中国开发1300万平方米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普洛斯将担任资产管理者,持有该基金56%的股份。
此次设立的基金二期规模超过中国物流基金一期的两倍,投资策略与基金一期相似。普洛斯计划在基金一期投资部署完成后,于2016年4月启动基金二期的项目建设,预计在未来4年的时间部署70亿美元的资金投资。基金二期将成为普洛斯在中国新的全资物流设施开发项目的唯一投资方。
基金二期成立后,普洛斯的全球基金管理平台将增长36%,达271亿美元。自2012财年以来,普洛斯的基金管理平台实现了95%的年增长率,基金管理将成为普洛斯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
2013年底,由于极度看好中国物流市场尤其是电商市场的发展,普洛斯成立了全球范围内有史以来最大的物流地产基金——30亿美元的CLF基金,合作伙伴都是中国的财团,包括中国银行、中国人保等。在这只基金中,普洛斯同样占股56%,截至2014年8月,这只基金基本已经全部投资完毕。而物流地产基金二期则翻番刷新了原有的规模记录。
一期和二期的中国物流基金都成立于新加坡,采用有限合伙制。基金的普通合伙人为普洛斯的全资子公司CLF Partner Pte. Ltd.(中国物流基金合伙私人有限公司),并由其指派普洛斯旗下另一家全资子公司GLP Investment Management Pte. Ltd.(普洛斯投资管理私人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
同时,普洛斯全资子公司全资CLF Sponsor Pte. Ltd.也作为LP持有基金总份额的56%,确保与合作伙伴的利益一致。基金的投资期为三年,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物流基金将成为普洛斯在中国新的全资物流开发项目的唯一工具,提供资本在提高普洛斯资本投资回报的同时,支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1999年,普洛斯成立了第一只私募基金—PrologisEuropean Fund(普洛斯欧洲基金),从19位机构投资人处募集了10亿欧元,主要用于收购普洛斯手中的成熟物业。收购后,普洛斯不再直接控股这些物业,但通过与基金公司签定管理协议,对基金的操作和物业的管理依然保留控制力,普洛斯负责物业的长期运营并收取适当管理费用,同时作为基金的发起人和一般合伙人,获取业绩提成。
通过基金模式撬动3~5倍的股权资金杠杆,再通过50%的负债率撬动两倍的债务杠杆,普洛斯将总的资本杠杆率放大到6~10倍。此后,普洛斯已经成立了数十只物流地产私募基金,以保证其全球物流地产业务开展的资金来源。
普洛斯能够顺利募集众多私募基金,与其与世界上所有知名的投行、风投企业交往密切息息相关,最为主要的是普洛斯背后有两家大型基金予以支撑——美国消防基金和养老基金。这两家基金都是属于长期型投资,只要比银行利率高就可以了,每年能够达到4%左右就满足了,所以普洛斯在美国整体盈利水平能够长期保持在6%左右。
而到了2014年2月,普洛斯宣布公司获得了包括中国人寿、中银集团投资和厚朴基金等中国投资者财团最高达25亿美元(约152亿人民币)的投资,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些资金成本低廉的中方财团通过投资普洛斯,既获得了其公司价值提升方面的收益,又分享了中国物流地产蓬勃发展的红利,可谓一举两得。
跟着普洛斯,就是有肉吃,这块肥肉当然就是中国物流地产市场。6月份,曾经投资过腾讯、京东、百度、携程、搜狐、雅虎等的世界级投资机构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也以每股2.74新元的价格,从美国投资基金孤松资本(Lone Pine Capital)手中买下普洛斯3亿3790万股,总值约9.26亿新元(折合人民币42.64亿元),从而一跃成为普洛斯的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新加坡的GIC。
经过一系列大手笔的收购之后,普洛斯在中国、日本、巴西及美国管理的仓储资产总值280亿美元,总面积是4100万平方米,比例大概是中国62.7%,日本29.3%,巴西7.4%,美国0.6%。
它的主战场当然是在中国,这是一个物流地产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迅猛的价值提升,让这里成为外资蜂拥而至的乐园。截至2015年3月,普洛斯在中国36个城市拥有2180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面积,领先身位一骑绝尘。
在源源不绝的金元助力之下,普洛斯正处于疯狂地攻城略地之中,正计划在更多二线城市增添规模庞大的仓储设施,包括成都、武汉、西安、济南、长沙、沈阳等地,同时其也看好冷链仓储的需求潜力,这类设施目前仅占普洛斯仓储空间的约2%。
普洛斯总裁梅志明希望在截至2016年3月底的财年里,能将在中国的资产组合规模扩大30%,以满足中国电子商务的庞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