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南京群众把“江北新区获批”当作习以为常的“狼来了”的故事时,江北新区真的获批了,而且是力压大热门武汉光谷新区、沈阳沈北新区和郑州郑东新区,一场十足的意外逆袭。
7月2日,南京江北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第13个国家级新区,也成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自此,“江沪浙”三兄弟也终于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级新区。
联系到2个多月前获批的湘江新区,中央的意图显而易见——重点发展长江经济带。国务院文件说得很清楚,“设立并建设好南京江北新区,对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培育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家战略角度看,建设南京江北新区是承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发挥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从江苏自身版图而言,江北新区更是江苏“承南启北”、“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
此外,南京江北新区还能够呼应和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是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关节之一。
先来看看南京江北新区的基本面——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其辖区涵括浦口、六合两区以及栖霞区的八卦洲街道,总面积2483平方公里,占南京市域面积的四成,占苏南总面积的1/8。
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土地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目前还不到苏南最先进市县的1/5。占据全市36%的土地面积,22%的人口,却只有11%的经济总量,是南京发展最落后,最受诟病的地方,也是整个南京整体实力提升的重要掣肘。
早在10年前,南京就提出“跨江发展”,拉平江南江北发展差距,然而这个差距敉平的难度令人绝望。同样是跨江城市,上海、武汉、重庆等江南江北的发展均衡程度要远远优于南京。尤其被吐槽的,是目前南京的过江隧道依然在收费,这本身就是跨江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可以说,南京江北新区这些年一直被蔑视和嘲讽,江北人如同当年浦东人等待翻身一样,渴盼着扬眉吐气,或许正是这种低姿态的起飞,反而让这里更具上升的充分空间。这次获批国家级新区,不啻为久旱逢甘霖,很可能带动江北新区完成一次屌丝的逆袭。
南京市委市政府此前就已明确,要全面赋予江北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江北新区将在规划、土地利用、财政、固定资产投资、人才引进、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享受市级权限。
目前,江北新区初步确定了2020年新区的主要发展指标,包括人均GDP达18万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7.5万元和3.8万元等等;力争到2025年,将新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此前的18.5%提升到25%,江北地区的城镇化率由目前的60%左右提升到80%以上。
按照此前构想的规划,浦口片区、高新-大厂片区、雄州片区是江北新区中心城区的三大片区。
浦口片区定位为服务江北新区以及苏北、皖北等更大区域的综合服务中心,以发展商务商贸、科教研发、文化娱乐、医疗养生、旅游休闲等高端服务功能为主。规划范围东到津浦铁路,南到长江、绿水湾,西到长江三桥和宁连高速公路,北到老山景区核心保护区外,总面积约148平方公里。该片区内有浦口新城、紫金科创特区、南京软件园、国际企业研发院在建设中。现在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原珠江镇、浦口经济开发区和长江隧道总部大道、浦珠路沿线地区,主要为居住生活、科教研发功能,仍有少量的工业生产等功能。
高新-大厂片区被定位为江北新区以及苏北、皖北等更大区域的科技研发中心,以发展科技服务、科技研发、高新技术、职业教育等功能为主,规划2030年人口规模约75万人。规划范围东到宁洛高速公路,南到长江,西到津浦铁路,北到三环公路及中山科技园,总面积约151平方公里。高新-大厂片区现状主要是为南钢、南化、南热、华能等大型重工业企业的生产制造功能及其配套的居住生活功能。
雄州片区将规划成为服务六合及周边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江北新区重要的新型产业基地,以发展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功能为主,配合一定规模的科教研发功能。雄州片区规划范围,东至绕城高速公路,南至灵岩山、规划滨江大道一线,西到宁洛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一线,北至六合马鞍机场、宁启铁路一线,总面积约为173平方公里。这里目前主要是六合区雄州街道、龙池街道、横梁街道、马鞍街道等和南京化工园管委会辖区。
值得一提的是,江北新区还包含了位于浦口区的南京高新区。在全国同类园区中,南京高新区的排名一直不理想,园区模糊的产业特征、偏小的经济总量、滞后的功能配套都备受批评,产业发展“多点开花、散而不强”,所谓的产城融合更是无从谈起。在江北新区获批的带动下,南京高新区也有望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找到进一步上升名次的动力与实力。
南京高新区的短板是整个江北新区产业园区弊病的集中缩影。目前,江北地区拥有南京高新区、南京化工园等国家级工业园区4家,浦口经济开发区、六合经济开发区省级园区2家,珠江工业区、中山科技园等市级和镇街级园区25家。这31家园区中,镇街级工业集中区就有15家,占了近一半。而这些园区还不包括6家紫金科创特区和国际企业研发园,以及南钢、浦镇厂等数家大型工业企业。所有这些企业和园区,在南京大学课题组制作的一份“江北地区工业布局图”上,被画成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各色小圆点,散落分布在整个江北地区,几乎每个街道辖区都有一家以上工业园或企业。
显然, 这些混乱状况远远达不到国家级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的要求。如何改变这种产业园区散乱差的现状,形成产城良性融合,尤其是从深层次的体制层面进行革命性的创新与手术,也同样是江北新区在国家级新区阶段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