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90后谈什么“互联网+”,他们原本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在他们那里,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本来就是无缝链接的,本来就没有线上线下的空间断裂感。在很多报告演讲场合,经常听到的是60后对着70后80初高谈阔论90后将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口吐莲花般概念堆砌,故弄玄虚地新造名词,与其说他们是在预言和警示世界的未来,倒不如说他们是在恐惧和宣泄自身的危机。
这世界真的变了。最大的变化是我们一下子变得“富饶”了。我们不得不由此而反思以往的流行到底是什么?今冬就言之凿凿明夏“街上流行红裙子”——这到底是预测还是预设?流行的背后恰恰是“稀缺”,稀缺的背后难免是强权——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展示所有的商品,因为没有足够的渠道覆盖人们的视线!你必须富集资源聚焦“二八法则”,你必须不容置疑填鸭“流行趋势”,你必须剥夺思考灌输“品牌理念”,你还得抢占电视标王争宠“江湖地位”……
从百货超市到大卖场,从专营专卖到Shopping Mall,陈列空间越铺越庞大……互联网络的出现,无限陈列终于变成了可能,选择的空间被打开了;搜索技术的进步,需求导向终于不再是口号,选择的权利受重视了;支付手段的提升、快递网络的延展,“随时随地随便买”正在迅速变成现实。强行灌输、倡导步调一致的“品牌霸权时代”,不得不走向尊重个性、鼓励独立思考的“消费者主权时代”。
这世界真的变了。最大的变化是我们一下子变得“自由”了。我们不得不因此而思考我们高喊的自由究竟是什么?没有了风卷残云般的流行却到处纷呈着张狂肆意的时髦,没有了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却到处粉丝着狂热“脑残”的社群“大咖”。大社会“团聚”成一群群一圈圈的个性“小部落”,大趋势“碎片”成一节节一段段的特色“小时代”——不再拘泥整齐划一的灰蓝“标配”,尽可豪放标新立异的绚丽斑斓;跨媒体大投入的品牌营销日现乏力,超链接小品类的情感传递蒸蒸日上……
曾经激昂的是,定要立志高远指点江山去“改变世界”;现在时尚的是,尽可小情小调呼朋引伴去“寻找生活”。60后是被使命驱动的,70后是被责任驱动的,80后是被价值驱动的,90后是被兴趣驱动的——60后挥之不去的使命感,恰恰也是源于“稀缺”:源于“落后挨打”的长期教诲,源于忍饥挨饿的童年记忆,源于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和背负沉重的历史自卑感,源于对未来不确定的莫名恐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4-2-1”独生的一代,从小就被各式品牌包围“包养”,对泛泛品牌早已“无感”,已然不会再扮酷装逼患上强迫症似地“追求完美”表演“高大上”;“指尖上生存”的一代,从小就在各式场景里游刃着角色转化,满眼尽是可以获得价值认同的所在,别看宅在家里安安静静待在学校默默无闻,没准人家就是某专业社区里“大虾”级的人物某大型游戏里“骨灰级”的玩家,自然不必再忍辱负重得了抑郁症般地“自我奉献”饱受“被奴隶”……
这就是所谓的“所罗门(SoLoMo)一代”:Social(社群的)——特注重“我感世界”,他们眼里只有两个世界,一个叫我的世界,一个叫我以外的世界;Local(场景化)——沉浸于“游戏人生”,多数事情不会刻意去深入价值判断,只求表面上是否新奇有趣;Mobile(移动化)——向往“罗胖”鼓吹的即插即用“U盘生存”状态,工作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玩票”的工具。
不愿意被贴标签,哪怕是“××专业人士”之类;不愿意被框框被烙印“你就是干这个的”。有次“棋盘会客厅”沙龙,话题是《跨界与企业的边界》,一帮60后70后的董事长总经理就“要不要跨界”“到底如何跨界”讨论得热火朝天,轮到一位当过调酒师咖啡师、玩过乐队鼓手唱过主唱、学的是服装设计又曾热衷于涂鸦,现在开了自己的酒吧和影视公司的90后“连续创业者”发言,一开口就是:天下本无“界”,所谓“界”就是你心里的那堵“墙”。满桌愕然。
什么叫“屌丝逆袭”?什么叫“得屌丝者得天下”?“屌丝”大众本来就是社会的主体,“屌丝回归”才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嘛!人民真的开始“当家做主”,我们反而有些无所适从。但不管我们情感上是否适应接受,一代“所罗门”屌丝已经个性鲜明地站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为这代人的成长而欣喜欢呼——自由真的来了,毕竟这是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好几代人所苦苦追求的。
完全不一样的空间感、存在感、时代感,背后是一个扑面而来的更分散、更民主、更自我的社会。世界变了——90后正在成为消费主力——客户的价值喜好、文化特质、思维方式、消费习惯等等正在发生根本变化,我们还能固守以往经验按部就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