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仅一年多时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科里教授领衔的科里研究院就“开花结果”:汇聚了创新药物研发阶段所需的各类人才,研发核心团队中包含2名中科院院士、4名江苏省“双创人才”;开展与药物研发有关的基础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抗结核传染病新药、抗乙肝传染病新药、抗流感新药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的新药研发;与美国Hrisi制药公司达成协议,探讨共同进行抗耐多药性结核病新药研发,在未来5-10年内,科里研究院将完成1-3个创新药物的研发……
牵手诺奖得主成立科里研究院,强势挺进生物医药领域,是江阴本地民营企业双良集团借高端人才“进军”高新产业的一个缩影。眼下,江阴正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关键领域突破和科技创新需要,全面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和“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崛起创新主体“新高地”;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加快引进诺奖得主、院士、海外工程师等高端人才,年内将新引进海外工程师30名,新增高层次人才400名。
1-9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8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9.7%,比2013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其中增幅较高的行业包括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分别完成产值24.2亿元、34.4亿元、483.3亿元,分别增长16.5%、11.5%、9.4%。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耗能行业投资额下降幅度较大,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等行业的投资幅度下降达35%以上。
“一升一降”,折射出江阴产业结构转型的喜人新气象。传统产业向“高精尖”提档升级,向产业链延伸整合悄然“变身”;高新产业加速汇聚“科技+人才+资本”的爆发合力。“用科技锤炼特钢”,兴澄特钢2014年继续“领跑”特钢行业,轴承钢产销量世界第一,高端轴承钢市场占有率达80%,“挑剔”的奔驰、宝马汽车全部选用了兴澄的轴承钢,北京最高楼——528米的“中国尊”的挺拔身材也是兴澄特钢支撑的。2014年,兴澄特钢还组建了500个研发团队,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冲刺千亿级企业。马蹄声声华丽转型,海澜集团这个国内服装生产的巨头向服装产业的终端环节要利润,旨在打造中国的“优衣库”,已在全国各地开出了3200多家“海澜之家”。兴澄、海澜是江阴传统产业在高平台上精彩转型的缩影;远景能源则展现了江阴高新产业“剑指海外”的全球战略。继自主研发设计迄今全球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最大的4兆瓦136米叶轮直径的大叶轮海上智能风机机组后,远景能源又“落子”硅谷,组建全球数字能源创新中心,引来美国思科公司全球副总裁加盟,成立2亿美元互联网能源技术风险投资基金。
项目为王攀高比强,引领经济转型,增强发展后劲。位于高新区的长电科技高脚位集成电路项目,总投资75亿元,2015年下半年全面投产后,圆片级封装产品产能将在2014年年产30亿颗的基础上实现翻番。长电与中芯国际合作的12英寸凸块加工生产线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届时将形成国内首条完整的12英寸本土半导体制造产业链。位于临港开发区的海伦石化年产120万吨EPTA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工艺技术,目前工程基础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厂房内部装修及设备调试,投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与此同时,外资项目持续发力,江阴对外投资和经济贸易项目涉及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1-9月新批对外投资项目22个,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10个。这些项目一旦“化茧为蝶”,将演变为江阴新一轮经济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