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寻找经济新动力
刚过去的三天中秋小长假,太湖新城的海岸城商业中心涌进了10万人次客流。自6月底开业以来,这里的人气指数居高不下,海岸城相关负责人直言,太湖新城首个综合体能顺利开业,多亏了无锡的行政审批速度,“20多个部门组团上门协调验收事项,原先要3个月的综合体竣工验收手续,最终45天就完成了,整整缩短了一半时间。假如没有政府部门为重点项目着想的高效服务,不要说如期开张了,光是交给众多商家的违约金,就够我们伤透脑筋了”。
联合验收,送服务上门,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市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的创新之举。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改革的着力点、关键点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从政府自身改革做起,重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月初,经过大半年的清理、审核和确认之后,2014年版市级行政审批“权力清单”正式出炉并首次集中公布: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及收费事项达104项,其中取消53项,市向市(县)、区下放51项。在此前的简政放权中,我市已累计削减77项、下放262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前置审批55项。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就在上周,市民朱诚申请办理一家贸易公司的登记。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他只填了1张表就回家了。没想到4天之后就接到电话,小朱赶过来居然一下子拿到了新办公司的“一照三证一章”。“如果放在过去,我要填10张表,至少跑7趟才行。” “新动力,首先来源于行政权力的自我革命”。市委研究室主要负责人如是说。为了给行政权力打造一个透明的制度笼子,我市将着力推进以行政审批制度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下阶段将建立政府行政权力、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投资审批“负面清单”、政府专项资金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等“权力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求未列入清单的事项不再审批,未列入收费目录的审批事项不再收费。 数据显示:“权力清单”出台前的清理中,全市各部门承诺件提速率达37.7%,审批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和实际平均办结时限由13.2天、5.7天再次压缩到9.7天、5天,分别提速26.5%和12.3%。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是本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长期研究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委党校教授蒋佳林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在他看来,政府改革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对无锡而言,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是此次深化改革的努力方向。蒋佳林认为,无锡的发展已告别了主要依赖土地、劳动力、资源等初级生产要素的时期,当前需要重点研究如何吸收并利用好人才、技术、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高级生产要素,无锡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可以有大的作为,“加快高级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可破解民营经济的发展瓶颈,进而焕发无锡经济的新活力”。 新常态下,寻找发展新动力,科技创新是无锡坚持不懈的追求。近年来,无锡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发展之路,依靠人才优势、创新优势而率先跨入“创新活跃期”。目前全社会研发费用占GDP比重达到2.7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31件,大中型企业专利覆盖率达到94.6%,无锡已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未来,我市将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区域创新和服务创新“三个体系”建设。具体而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下大工夫;依托“530”企业升级工程,培育集聚一大批“国际化、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性”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集群;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程式服务,改进科技人才经费投入方式,发挥“后补助”贴息和间接投入的引导作用等。 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小到一个证、一个章,大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调整,都与改革息息相关。从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着眼,从行政审批改革入手,我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出了“6+2”模式。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让市场发力;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无锡经济国际化水平;把财税改革作为重头,切实为企业减负,给市场助力;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结构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像医疗、养老等,让市场增强竞争力。 不止于此,我市还根据本地实际,推出了两项改革“自选动作”:其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无锡过去的辉煌离不开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未来的发展同样也要靠科技、人才支撑”。其二是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无锡经济的显著特征。”我市将通过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支持民企兼并重组等,真正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推荐:“新常态下无锡发展新路径”系列报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