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站   苏州站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会员登录

登录名
密码

热门新闻

评论访谈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评论访谈
宋振庆:实体企业如何以地产来承载自身产业
发布时间:2014-03-12 来源: 点击率:2097
       产业与地产如何结合?这个话题并非延续地产和产业过度脱离导致“产业空心化、地产泡沫化”的老生常谈,而是希望探讨一下实体企业应该如何以地产来承载自身的产业。

  在房地产的黄金阶段,很多实体企业都禁不住房地产暴利的诱惑,纷纷打出“产业+地产”的组合旗号。

这种原始逐利的投机性做法直到现在依然很有市场,甚至根本谈不上“结合”,顶多是“乌合”罢了。
  这种类型中,最典型的案例当属史玉柱当年的巨人集团,在这位商业天才的构想中,将产业的现金流与地产的高利润相结合,不仅能够挽救巨人的危机,甚至可以搭建一个稳固的商业模式。史玉柱用保健品的现金流输入巨人大厦,然后以巨人大厦卖楼花来输血整个巨人集团,可惜最终功亏一篑,整个集团一朝倾覆。
  不同于这种简单粗暴的组合方式,很多有想法的企业希望能够将产业的思维与地产开发相结合,达到“1+1>2”的效果。例如海尔地产的卢铿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地产要向制造业学习,并将海尔集团的日清、OEC、自主经营体等管理思想“复刻”到房地产管理上;另外一个努力者是中集集团,得益于发展集装箱产业时形成的标准化思维,中集率先在中国引入模块化建筑的概念,使建筑模块在工厂完成生产制造,并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连接形成完整的建筑结构,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集装箱房屋。
  这种产业思维与地产实践的结合虽然有所进步,遗憾的是最终仍然是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仅仅在生产流程和管理上运用了产业的思维。我们甚至看到,海尔地产和中集集团在房地产开发业务中有诸多转变工业用地性质的痕迹,这仍然不是一个产业与地产结合的长效优化模式。也正因此,除了海尔和中集外,类似海信地产、格力地产、雅戈尔地产等也都很难在产品和品牌影响力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
  随着土地监管的日益严格,这条道路的艰难已经显露无遗,“擦边球”的高手们也都开始思索产业与地产结合的全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海尔集团张瑞敏的构想一直不是单纯地做房地产开发,而是实实在在将地产作为海尔集团的承载体,整合整个集团的产业链,如通过地产集成家电、家具、卫浴、橱柜等产品,包括近年来所打造的“云社区”概念。但从实施效果来看,似乎并不是十分理想,所谓的资源整合调配以及协同效应远不像构想中那么顺理成章。
  其实,国内并不乏将产业与地产深度结合的先进案例。比如台湾蓝天电脑集团的百脑汇、东软集团的大连软件园,也包括目前富士康王国所铺设的“工业+地产+商贸物流+电子商务”这种庞杂的动态链条雏形,都可算是产业与地产完美结合而没有沦为单纯的房地产开发的典型。
  在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运营者为自己准备好了强大的资源整合与调度能力、清晰的发展框架思路,在他们手中,所谓的“去地产化”并未剥离掉地产,是将地产作为产业的承载者,而非打着产品旗号的渔利者,他们从整体上跳开了传统房地产开发的思维,用产业思维去说话做事。
  这些当然是如今如火如荼的产业园区运营者以及希望闯入产业地产领域的“野蛮人”们值得借鉴和深思的。随着行业利润的不断稀释,随着城市、土地、资本、人口红利的逐渐弱化,当房地产不再是一枝独秀的财富工具,而变成更踏实的实际经济服务工具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能够率先摸索出产业和地产完美结合的领头羊,将是下一个经济时代的主宰者。

友情链接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委托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说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24 无锡市新望房地产咨询服务有限(www.wuxic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mailto:wuxicfcom@163.com
苏B2-2011001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8030402号 技术运营:古德商务 客服QQ: 有事点这里 有事点这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来自互联网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网络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