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近日正式出炉。
日前,《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获得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也是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之后,又一个针对粤港澳合作的重大平台。
《规划》整合了江门新会、台山和恩平共20个镇共3240平方公里的资源,核心区主要位于银湖湾和广海湾,面积约520平方公里;同时,依托银湖湾围垦区、广海湾填海区等连片可开发利用土地,以及川岛的大湾等原始沙滩,划定三片起步区,总面积约27.5平方公里。
该区域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约320亿元,占全市的17%,人均GDP约4.17万元,城镇化率约46%,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2013年11月,江门市委书记刘海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广东省为该区定位为9年大跨越的新的增长极、珠三角辐射大粤西的枢纽式型结点、以及珠江西岸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当然也希望(粤港澳)自贸区能在这里建,接下来我们会有一些跟港澳合作的重大举措。”刘海说,大广海湾是“粤港澳同时来做,三地一起规划”。
“这是整个广东靠近珠三角的地方唯一一块可以大面积开发的处女地。”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陈凯龙告诉记者,大广海湾未来将在海洋上做文章,发展滨海能源、临海先进制造业、滨海旅游、现代渔业等产业。
资料显示,大广海湾地区有充裕的土地储备,目前开发强度仅5%,区域内银湖湾未来可连片开发的土地近50平方公里,广海湾适宜连片围填海面积达130平方公里。广阔的内陆腹地也是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
不过,由于处于珠江西岸末梢,到香港的距离最远,到广佛经济区的交通也相当不便,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该区域的优势无从发挥。但随着港珠澳大桥2016年开通,以及连接广佛的交通通道、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的建成通车,大广海湾交通枢纽地位将更为突显。未来,该区域将得到三个重要支撑:粤西片的黄金通道、广佛经济圈的自然流动以及香港的开发。
与港澳合作将是大广海湾的重点所在,未来该区域将通过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总体规划提出,经济区未来将重点推进与港澳建立“共同开发、共同获益”的合作机制、形成与国际惯例相匹配的营商环境等,努力把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的战略定位。
在粤港澳合作平台方面,此前广东已经有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和广州南沙三个国家级的合作平台,其中前海主要定位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横琴主要是高新技术、旅游和服务业,而南沙是CEPA先行先试试验区。那么作为后来者的大广海湾与之差异化在哪里?
刘海说,大广海湾的突破口有几个,一个是旅游,其次是填海区未来可能以海洋装备、海洋工业为主。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告诉记者,大广海湾本身拥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又在南海边上,在港珠澳大桥开通后,该区域作为珠三角与粤西、大西南的连接地带,区位优势相当明显。再加上江门作为著名侨乡,不管是在港澳还是在海外都有深厚的人脉关系,因此大广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具体的规划以及制度设计应该进一步细化,让共同合作更加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