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产业园的未来发展在哪里?企业又该如何寻找发展突破口?9月6日,在2013成都产业转型升级专业论坛上,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表示,产城一体是产业园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趋势,企业需要从挖掘本地市场入手“发展梦”。
现状
非转不可的关键时刻
“对于企业来说,目前是非转不可的关键时刻。” 戴宾表示,产业转型是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式,“成都的经济增长很快,但很多成绩都来自投资。在产业园区的经济效益方面,与武汉、重庆等部分城市依然有差距,每平方公里的效益与沿海城市相差也很大。”
“产业链要变成产业群,产业园的发展也到了需要转型的时间。” 戴宾表示,成都不少产业园区老化,始建于十多年前,很多企业毫无关联,依然混杂在一起发展,“城市扩张之后,园区的区位和定位会发生变化,比如之前适合做工业的,可能目前的环境和条件更适合做服务业。”
“每个产业园区都有生长周期,包括发育、创建、成长、转换、成熟、回归期等,一个成熟的产业园区需要再次创业。”戴宾表示。
时机
政府引导创造外部条件
戴宾认为,目前正是产业发展、转型的好机遇。成都提出“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将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既能催生巨大的内需潜能,又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戴宾说,产业园不仅是集中,还要集群发展,“很多产业园都需要有龙头企业,带动众多配套企业发展,做大产业链。目前成都很多产业的‘瓶颈’不在于产业本身,而是不够系统化和配套产业链的不完善。”“比如成都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两个大产业,目前的问题都不是技术问题,都是外部条件制约。成都电子产业年产值3000多亿,但运输方面,航天成本太高,航海太慢,汽车制造也面临交通运输的问题。有调查显示,如果汽车产量达到30万辆,就意味着每一分钟就有2辆车要上高速,交通运输是难题。”戴宾说,企业要升级换代,就需要提供更好的配套,形成产业链共同升级。
方向
产城一体化做大产业链
“成都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产城一体是今后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戴宾说,产城一体可以改变产业发展、城市交通堵塞等问题,“堵车的根本不是路太少,而是单中心供给的格局没有改变。加上最近十年市民的居住地与工作地越来越远,才会导致堵车严重。”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城市则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依托。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构筑城市宜居宜业的发展格局,这是未来产业园区的趋势。”戴宾解释。
链接
2017年,四川有望形成15个千亿产业园
今年6月,四川省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获得通过。计划提出,到2017年,力争形成5个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10个超过1000亿元,25个超过500亿元的产业园区,三个层次构成全省建设千亿园区的重点培育对象和后备梯队。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壮大重点产业园区,带动全省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加快发展,为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戴宾:蓉商应这样发挥优势
“成都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城市,如何融入世界经济环境是重要课题。目前,运费成本小的产业发展空间更大,把握内需市场也将得到发展。如果成都的产业能够把握西南(本地)市场,就增加了其他城市企业的运费成本,我们就具有了更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