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出台《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试行)》后生态工业园建设正式启动,经过近七年的理念深化、酝酿积累,2010年后生态工业园建设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这期间,国家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以及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政策规范生态工业园发展建设。目前,通过验收、命名的国家级生态工业园有20家,其中17家是在2010年后批准;获得批准建设资质的国家级生态工业园有59家,其中41家是在2010年后获得。
生态工业园是园区建设的高级阶段
在我国,园区的范畴主要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七种类型。在各种类型的开发区中,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最为典型。根据规模、任务和批准设立机关的不同,分为国家级、省级和省级以下三个不同层级的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第一代园区发展模式,是我国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特定区域,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以发展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开发区,其区位选择首先考虑的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拥有雄厚科研实力的大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
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我国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与前两代的最大区别是: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
图1园区基本类型及特征
生态工业园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关注重点
根据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基础、产业结构以及地域关系可将生态工业园做一些类型划分,如下表所示:
表1生态工业园分类
无论属于哪种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其建设与运营管理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致力于通过园区内各成员单位间共同管理经济事宜与环境问题以获取最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将物质流、能力流等作为园区建设与运营管理的重点。
(1)物质流:在生态工业园中,某家公司的废料很可能就是另一家公司潜在的原材料。
(2)能量流:要求企业寻求各自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而且要实现总能源的优化利用,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能源。
(3)水系统集成:是物质集成的特例,水系统的目标是节水,应考虑谁的多用途使用策略,尽量使用非传统水源。
(4)技术集成:关键技术种类的长期发展创新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5)信息共享:企业间有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集成,需了解彼此供求信息,园区发展完善过程也需要大量信息支持。
(6)设施共享:对中小型企业尤其重要,包括基础设施、交通工具、仓储设施、闲置的其它维护设备和施工设备等。
图2生态工业园建设与运营管理关注重点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政府使命
(1)顶层设计
生态工业园建设对政府层面讲其重要任务是从宏观上做好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地方政府,需要在深入分析地方园区工业基础、产业结构以及地理区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工业园建设路径。
表2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顶层设计
(2)基础性服务
生态工业园建设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污水集中处理、垃圾集中处理、蒸汽集中供应、物流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仅仅依靠园区或者某一家企业往往难以支撑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政府还需要在促进当地企业内、企业间及园区间物质循环利用方面提供基础性的服务,比如污水处理管道接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等。
(3)政府投融资
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与之匹配的有效的政府投融资模式,政府投资模式主要有PPP、BOT、BT等,融资模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城投债、股权融资和产业基金等,其中BOT、BT、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投融资模式已比较成熟,地方政府可综合考虑几种投融资模式的特点后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