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集中发展”,在港城日照,一个以八大园区为发展平台的超大型产业带正逐渐成形。
4月底,记者来到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路,身旁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来往穿梭——这条路两侧聚集着浆纸、粮油、热电、制糖、发动机等40余个大中型项目,总投资近622亿元。在岚山区,总投资28亿元的岚桥沥青项目二期扩建工程,今年计划投资8亿元,近期将完成常减压装置设备安装;山东嘉银钢贸城项目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亿元,准备开工建设信息交易大厦……
日照市委书记杨军直言:小而全、大而全都不符合日照实际,“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特色产业”的链条式发展才是根本出路。
集群发展、链条延伸、价值链再造,环环相扣的产业拓展之路,使一个个特色产业园区在日照落地生根。目前,围绕钢铁产业,日照建成了京华、华钢、铸福等10家大规模的钢铁深加工企业,形成螺旋焊管、钢棒、型材等钢铁深加工能力400万吨;围绕五征汽车产业链,兴业、七星汽车零部件等37家规模以上配套企业相继落地;围绕岚山石化产业园,形成石大科技、岚桥石化和金石沥青为龙头、港口罐区与生产厂区通过公共管廊联为一体的现代化化工园区。粮油加工、水产品、木器加工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豆加工、岚山区木材加工等特色产业园区。
产业集聚的门槛是“品质”。“项目要么不上,上就上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领跑’项目,经得起时间检验。”日照市发改委主任孙立说。因项目费水多、耗能高,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婉拒了总投资8000万美元的世界500强造纸项目。在此之前,因产能落后、对环境影响较大等原因,该区已先后拒绝了投资1.1亿元的铺地材料项目和投资8亿元的能源类项目。
“在园区规划时,我们还有意识地加入了‘补链’项目。”日照市经信委主任高月波对记者说。五莲易通公司建材项目作为石材产业园的“补链”配套项目,成功研发锯泥加气砌块技术,使困扰1800多家石材加工企业(业户)环保瓶颈得以解决。日照钢铁集团建成矿渣处理生产线2条,采用新型钢渣热闷处理工艺,将剩余尾渣作为水泥原料,实现循环利用。
产业集聚的基础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2012年,“生态日照”正式写入日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上升为全市战略,PM2.5数据天天摆在杨军的案头。今年市两会上,市长李同道向代表们承诺,对水源、山体、森林、湿地及海岸线实行最严格的强制性保护,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一律不许开工。2013年,日照列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企业有11家,全市有68家企业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发展品质的提升使蓝色经济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越来越凸显。目前,日照已形成钢铁、石化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汽车及装备制造、浆纸印刷包装、粮油食品加工等“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的临港产业集群也在全力加速。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6家,资产总额2046亿元。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98.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