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无锡有关部门的调研报告显示,当前不少无锡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如创新成本居高不下、科研资源整合优势欠缺、创新型人才出现流失苗头等,这些问题若不能有效解决,锡企曾经的创新优势将逐渐弱化。
这并非危言耸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一些锡企创新缺乏后劲,而且,以政府推手为主要动力的模式也容易被其他地区“借鉴”,无锡正处在一个需要加大创新动力的关键节点。
500万元科技扶持,用几千元要盖几十个章
“扶持企业创新的政策不能雷声大雨点小。”采访中,一位企业老总直言不讳地说。该企业曾获得500万元科技扶持,但对这笔钱的使用很头疼,买几千元的原材料都要盖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章,企业嫌麻烦想提前还贷也不行,从此对这类扶持资金望而却步,也导致了企业创新脚步放缓。
在科技和经济部门长期工作的一些政府官员说,无锡人文大环境和城市综合素质确实存在一定缺陷,如服务业不够发达、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另外,无锡在智力资源上略逊于北京、西安、南京等大城市。政策原本是无锡企业创新的一大利器,但随着“无锡模式”纷纷被借鉴,这一优势渐有弱化之势。据悉,目前随着苏州、南京等地政策的出台,无锡用5年时间培养的一些科技创新小微企业,有些已携带创新成果跟无锡“拜拜”。
专家表示,无锡引进企业后,应该更重视“存活率”,要在这方面加大考核力度。此外,像无锡出台的应届毕业生租房租金补贴,大学生免2年租金,建议向新加坡学习,将时限改为5年,同时实现市、区、企业联动,把补贴政策重点放在购房补贴上。
缺乏专门交流平台成创新最大瓶颈
在一次创新型企业座谈会上,紫蕊集成电路企业负责人第一次了解到,原来无锡本地就有能为其配套研发的企业,让他叹息,之前一直到外地寻求协作,“钱都白花了!”
尽管去年以来我市组织了多次产业配套协作会,但不少企业仍有信息饥渴之感。企业间缺乏科研交流互动沟通的平台、信息不对称,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也有确实在本地找不到配套企业的。像隆码科技研发团队在西安,但测试、现场模拟等程序在无锡;华兆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因在无锡找不到配套企业,只能到华南地区去加工。
“产业链不够集中,产业创新没有形成联动氛围,是企业创新收缩的症结所在。”有关专家建议,在全市按产业或按区域进行划分,建立企业研发档案库,成立专项网站,由政府监管、专家指导、企业会同发布,定期交流成果、举办案例分析等联合型推广活动,实现企业间的互利合作及业务的互补,形成一条研发产业链。还有专家建议成立专门平台,邀请企业进行研发课题发布,把研发方向拆分再推向市场,“这样更容易被本地区单位接受并形成结果。”
企业要找准在创新产业链上的位置
无锡康力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往不太被关注的企业,但近年来,公司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目前已经“悄无声息”地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导电薄膜生产基地。公司负责人说,导电薄膜主要用于制作各种触摸屏液晶显示器,虽然利润不是很高,但市场广阔,“产业链的分工是越来越细,我们没必要什么都做,认准自己在产业链上的层次专注去做,一定能有成就!”康力电子的创新体会得到专家的普遍认同。“企业创新能力有高低,没必要千篇一律”。专家表示,大部分企业可以实现“微创新”,但一部分企业必须面向先进装备和高端制造领域。同时,在政府产业规划大方向引导下,通过产业链各个层级的企业联动“做强”,逐渐形成创新合力,控制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市经信委去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调查企业有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计划。企业的创新之心依然在跳动,他们现在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希望政策能更到位。”一位企业家说,政府在扶持创新企业时,方式可以更灵活一点,比如可从供应端扶持转向需求端扶持,若只进行供方补贴,可能会导致产业的某些环节“鼓”得很大,某些环节“瘪”得很小,太阳能光伏就是一个例子。(记者 刘纯 实习生 宋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