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第二个十年再起步
发布时间:2013-01-0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率:790
电力体制改革从2002年算起,已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
2012年年底,部分发电公司和国家电网都在举行电改10周年(也即公司成立10周年)的庆祝活动。同时,专家们一整年都在探讨电改的成绩和缺陷,为可能的再次改革出谋划策。
改革的信息一再被释放出来,而经过10年改革的漫漫长路,电力行业的情况已今非昔比。一方面电力行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矛盾,迫切需要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前景。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电力行业面临的形势已经与此前大不一样,需要重新调整电力体制改革的思路,保证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保证电力企业的效率。
电力行业纠结成绩单
电力体制改革,都要从2002年的电改“5号文”说起。2002年国务院下发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被称作电改“5号文”。
彼时的“5号文”,提出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和竞价上网五大任务。
以今天的标准对照“5号文”衡量,流行观点认为,改革成果并不突出,呈现出:政企分开不到位、厂网分开不彻底、主辅分离依然垄断、输配分开停滞、电网统购统销、调度不独立、直购电交易有限、监管不力等一系列问题,依然无解。
电监会总工程师孙耀唯在中国社科院主办的财经战略年会论坛上也表示,电改以来只有厂网分开执行得最好。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等执行得并不好。
不过,2002年以来,从电力投资和满足经济发展所需电力而言,却是另一番景象。
国家电力公司在2002年前发、输、配、售垂直一体化运营,高度垄断的局面被打破。电网侧沿袭了自然垄断,但在发电侧已形成竞争性市场。
2002年全国装机3.57亿千瓦,而截至2011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10.56亿千瓦,2012年预计超过11亿千瓦,年均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700万千瓦。
华电集团政法部主任陈宗法在一篇文章中总结说,2002年以来的发电装机年均新增容量,是2002年以前53年平均新增容量的11.6倍。
同时,我国先后成为世界第一的水电、风电、发电量大国,实现了全社会电力供需平衡,解决了电力缺口问题,电网建设也取得了进步。
所以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对电改10年往往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而电力行业本身也有着诸多怪现状。
在电力装机容量增长的同时,2008年以来,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电力企业连续亏损,陈宗法称高峰时期电力企业亏损超过900亿元,火电投资增幅持续下滑。
煤电矛盾还造成各地不时出现电荒,随着新能源电力的发展,一些新问题也被认为是电力体制改革不彻底所造成的,比如“弃风”、“弃光”、并网难等。
随着电煤市场化改革,煤炭市场逐步市场化运行,电力体制改革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争议改革路径
电力体制需要改革,不然即使在煤电关系中,也会随着煤炭价格的波动造成新一轮煤电冲突,改革成为共识。
但在怎么改的问题上,各方却有着多种意见。林伯强认为,电改“5号文”提出的改革,难以有效推进。他表示,有研究者一直在进行相关研究,探讨“换种思路”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可能性。
林伯强评价说,别看那么多细节,只看如今尚没有形成真正的电力市场,不能发挥电力价格的调节作用,就可以判断电改的成效如何了。
而大部分专家则认可电改“5号文”的思路,认为应该继续沿着市场化方向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国家发改委在关于电煤市场化改革答记者问时,称“下一步还要抓紧研究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电价形成机制和电力体制改革、煤炭期货市场建设及铁路电煤运输市场化改革等重大问题,成熟以后适时推进,逐步从根本上理顺煤电关系”。
显然,电力体制改革也已经在下一步改革议程中。归纳起来,一种观点是要继续加快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行输配分开、电网调度独立,建立独立、公开、受监管的“输配电价”制度。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要立足国情,不照搬国外模式,反对以全面拆分和私有化为导向的改革,坚持“输配电一体化、电网调度一体化”,加强监管。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司长范必发文呼吁说,有必要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能源研究会则就具体方案选择开列了诸多路径,以避免改革阻力,以增量改革逐步推动电力体制改革。
不过,就2013年电力体制改革的前景,目前仍没有定论。大用户直购电、发电成本监管等则已由电监会默默推动。
直购电一旦占到社会用电量的一定比例,也将改变目前电力格局。如果2013年电力体制改革会重新启动,那将不是2013年一年的事情,将关乎未来电力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