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社会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每年因各种社会矛盾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多达数万起甚至十余万起,2012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以征地拆迁冲突、环境污染冲突和劳动争议为主。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一半左右,环境污染和劳动争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30%左右,其他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20%左右。
近半群体事件由征地拆迁引发
蓝皮书指出,现阶段中国社会处于矛盾多发时期,且社会矛盾多样而复杂。近年来,每年因各种社会矛盾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多达数万起甚至十余万起,2012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以征地拆迁冲突、环境污染冲突和劳动争议为主。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一半左右,环境污染和劳动争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30%左右,其他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20%左右。
蓝皮书中的一份报告指出,过去30余年经济飞速发展使环境欠账积弊日深,累积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一系列环境或健康危机集中爆发,各类环境事件频发。云南铬渣、PM 2 .5、四川什邡、江苏启东等系列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公众的反对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政府的决策和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劳动关系紧张的程度仍在加剧。从一些典型案例看,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仍然是劳动争议多发点,但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的劳动争议也频频发生,甚至引发罢工、游行等群体性事件。
新生代农民工要求“体面劳动”
蓝皮书指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主体,实现“体面劳动”成为目前劳动就业领域新的发展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2011年3月公布的调查结果,农民工内部出现了代际更替,19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新生代农民工”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维权意识高,对就业质量的诉求增强。2010年初,富士康、广东本田零部件厂等发生的相关事件引发的企业“加薪潮”,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具体诉求的表现。
报告认为,对于中国而言,提高就业质量首先要解决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平衡问题,同时劳动者收入增长亦是一个核心。报告指出,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67 .2%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收入太低”是制约其在城市定居的重要障碍。
报告指出,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既是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环节,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房价过高导致消费倾向下降
蓝皮书指出,尽管政府一直希望通过扩大居民消费以扩大内需,但收入差距过大、房价过高等问题导致老百姓的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由于受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等影响,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平均消费倾向由2000年的79 .6%下降到2011年的69.5%;而2010年和2011年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74 .0%和74 .8%,比2005-2009年有所下降。
根据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高收入阶层存在明显的高储蓄、低消费倾向,往往将大部分收入转化为储蓄和投资;而低收入阶层虽然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但往往缺乏相应的购买力。
自2000年以来,中国最终消费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62.3%下降至2011年的49.1%,下降13.2%;居民消费率由46.4%下降至35.4%,下降11%,相对于快速增长的投资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明显不足。
报告称,尽管在国家多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强力作用下,房价过快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房价依然是居高难下。不少人为了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而成为“房奴”,不得不压缩现期消费,进行长期家庭资金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