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至今,中国风投已有12年历史,和近几年才建立并兴起的大量投资机构相比,中国风投算得上是绝对的老牌风投机构。
2000年4月,中国风投在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的倡议下,由民建中央委员会发起、民建会员企业参股成立。当时正值创业板第一次动议时期,中国风投作为一只国有背景的创投机构也被赋予了独特的探路者地位。
但随着创业板计划的首次夭折,中国PE/VC行业也进入了长达6年的蛰伏期,大量机构中途消亡,但中国风投却以异常稳健的投资策略在风雨考验中不断成长。
2006年后伴随着新股发行重新开闸以及2009年创业板开启,中国PE/VC市场出现了一轮爆发期,中国风投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中国风投当年投资项目达到16家,2011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8家,尽管2012年整个PE/VC行业陷入了二次低潮,但中国风投上半年便已投出6个项目。在2011年ChinaVenture的机构TOP 10评选中,中国风投以最高的投资回报率获得节能环保领域投资机构NO.1的殊荣,其单个项目回报最高达到了100多倍。
目前中国风投旗下共有10只基金,管理资金规模超过30亿元。已向超过70家企业注资,其中10家成功IPO,6家已实现全部退出,10多家通过并购等其他形式实现退出。据悉,中国风投目前正在进行上海人民币基金的设立工作,拟设立规模将达到2亿-2.5亿元。
在投资策略上,中国风投重点关注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投资地域集中在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中原等地区,重点挖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良好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涵盖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扩张前期三个阶段的投资组合,单个项目投资规模一般介于500万-1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不超过30%。
在中国风投近几年的投资退出案例中,不乏东江环保、维尔利、铁汉生态、鼎汉技术、鼎龙化学等明星项目。
2001年中国风投200万投资垃圾废物处理企业东江环保,2003年1月,东江环保成功在香港上市,2011年东江环保成功在国内上市,目前中国风投获得了超100倍的投资回报;2008年中国风投投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提供商维尔利,2011年3月维尔利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目前中国风投投资收益近20倍;2009年中国风投投资植被土壤修复企业铁汉生态,2011年3月29日铁汉生态成功在创业板上市,目前中国风投投资收益接近15倍。
近日,ChinaVenture独家专访了中国风投合伙人李爱民先生。
李爱民,现任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和高级副总裁,早期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Duke大学进修创业投资和非营利机构管理,回国后,成为创业投资政策研究制定的重要成员。作为主要执笔人之一,先后参与起草了《关于建立创业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等法规政策。作为政府引导基金和中关村股权转让代办系统(即“三板”)的早期推动者,对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以下为采访实录:
CV:能否介绍一下中国风投发展史?
李爱民:中国风投从2000年成立至今12年的历史,一直保持着稳扎稳打的投资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机构悄无声息的陨落了,但我们则长期坚持了过来,去年ChinaVenture评选的机构TOP 10,我们在节能环保领域排名第一,这是对我们这些年成绩的肯定。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也是中国风投重点的投资领域。目前我们公司共有员工40余人,合伙人5位,在深圳、宁波、青岛、沈阳等地都有分支机构,今年还打算在上海成立分支机构。
目前我们管理了近10只基金,已经投资了70多家企业,投资风格算比较谨慎。2007年之前我们的投资项目案例并不多,因为那时候整个PE/VC投资大环境不好,没有很好的退出渠道,很多机构都因为没有盈利空间死掉了,当时我们也以一种保守审慎的节奏在投资,真正的大规模投资是从2007年之后开始的。
CV:为什么看好节能环保和新材料领域?
李爱民:首先,节能环保是中国和世界水平差距最大的产业之一,环保产业发展时间短,此前市场化参与程度有限,主要是政府在吆喝。近年来,随着民众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参与其中。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环保是政府和市场容易取得共识的行业之一。
其次,对于节能环保产业的开拓,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对于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政府鼓励的一个行业,是孕育着巨大市场机会的行业,也是能够创造较大社会效益的行业。
第三,环保产业有一个特点,发展非常平稳和持续,不像IT等领域在短期内就出现爆发性的增长,这反而让我们觉得安全,这种平稳的行业特性也符合中国风投一贯的稳健投资的特点。中国风投经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节能环保领域挖掘投资机会,也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和经验优势。
我们关注的新材料产业其实也是逐渐从环保领域延伸出来的,很多环保技术都是通过新材料来实现的,比如膜技术、吸附技术、脱硫脱销催化剂、包括一些可再生技术,这些环保新技术都和新材料相关,事实上延长一种材料的使用寿命,本是也是减少排放和废物处理的环保概念,因此很难将新材料归类到某个具体产业。
CV:能否介绍一下您个人的职业历程?
李爱民:我2011年才进入中国风投,此前一直在科技部,早期国内的很多VC政策文件制定都是我参与的。朱镕基总理于1999年12月30日批复的《关于建立创业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这个中国最早的关于创业投资的文件,我是主要执笔人之一。
1996年我去杜克大学做访问学者,开始接触了VC,当时国内对于VC还没有任何概念,第二年我又带了一个团,去国外很多地方进行了实地考察,去了美国的创业投资协会,访问了很多美国的VC机构,回来之后,科技部便开始推动VC行业的政策制定,我也参与其中,前面提到的《关于建立创业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这个政策文件是创业投资领域的划时代文件,目前的新政策虽然增添了很多新概念,但总的原则和精神仍然是沿用着当初的这个文件。
CV:您作为一个最初行业政策制定者,能否谈谈最近在业内议论很多的《新基金法》?
李爱民:现在谈起VC/PE,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行业太热了,有很多非专业人士充斥其间浑水摸鱼,搞乱了市场,必须制定一个规则让门槛提高。但我觉得这没有必要,在我看来,一个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都存在一个过热过程,对于一个非常市场化的行业,只需要用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就足够了,前两年PE/VC非常赚钱,很多人进来,但现在行业已经开始变得有些困难,回报也不像原来那么高了,这个过程,市场机制会自然洗去那些投机的进入者。不能因为一开始行业过热,就出台异常严厉的政策提高门槛,政策不能总是把自己定义为万能的角色。
事实上,目前这个行业市场环境已经明显刹车了,如果政策依然沿用半年1年前的数据说明它依然过热,政策再踩一脚刹车,这个行业很可能就被彻底踩死,熄火了。
就像08年全球金融危机,此前很多企业其实已经出现了通缩和萧条的迹象,但政策仍然沿用此前信号,又加息又出台新劳动合同法,反而对企业使雪上加霜的事。
CV:目前PE/VC市场环境遭遇寒冬,这对于我们投资策略上有没有影响?
李爱民:去年我们看企业估值PE不能超过12倍,当时市场很热,12倍的估值都不一定能拿到项目,但今年我们看企业的估值就不会超过10倍PE了。
实际上,去年的疯狂也是前几年导致的,创业板出台后,大家开始挣钱了,一旦有利可图,大量进入者就开始出现追涨的情况,追涨杀跌这似乎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规律,更何况目前我们的市场还是一个很不成熟不规范的市场,出现不冷静和火热是很正常的事。当高回报无法维持的时候,市场必然进入洗牌期,洗牌是好事,通过优胜劣汰的洗牌,市场会更加理性。
CV:洗牌期很多基金的投资都在往前期走,您如何看待?
李爱民:这就像砍树。如果永远都有大树,谁还会去选择种小树,这是市场规律。到森林里砍树,首先会选大树砍,大树更赚钱,等大树砍没了,就需要选择能够长成大树的小树苗了,趁着这些树苗还在成长初期的时候,选择投资和培育。美国为什么大量基金都投早期,因为大树全被砍完了,企业很好想上市又没有上市的企业,基本上已经被挖掘光了,所以只能选择早期培育有潜力的企业。中国目前的阶段,仍然还存在很多体量足够大也足够优秀但还没有上市的企业,因此很多基金疯狂追逐pre-ipo,但等到这些企业都被砍完了,不需要政府引导,市场会倒逼着机构们都会去选择种小树,这和觉悟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