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3月5日亮相,将今后五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设置在7%,比"十一五"规划纲要设置的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此间与会人士将此举理解为"减速为调结构争取空间和时间"。
但我们更应当注意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7%增长目标之前加上的"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这一限定词。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我们有理由相信,这55万亿中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将产出于能够让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现代产业体系。
被中央寄望于"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上海,未来五年能在这"55万亿"中占据多大份额?能够依靠调结构建成怎样的新型产业体系?借全国"两会"之机,本报将通过采访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初探"十二五"上海现代产业体系。--编者
(今后五年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摘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今年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要抓紧制定标准,完善政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等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9大“种子选手”长势蓬勃,产业规模达8859亿元,比上年增长23%。今年,9个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就将超1万亿元。
“上海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了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推进速度和成效好于预期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世界都站在经济竞争的新格局和市场变化的新趋势面前。正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现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是中国顺应这一轮变革的选择。”2010年国务院发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此前的2009年5月,上海已经先行一步部署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工作。机会可遇不可求,邵志清说:“危机时期和市场低迷时期是优胜劣汰、调整提高的时机,是实现技术突破、组织创新、产业再造的时机。必须抓紧时机,大力促进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
选定9个重点领域,上海开始在各区县以及园区、产业化基地布置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战场”。在市级层面,成立了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及办公室,组建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中心,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领域牵头推进。2009年当年,9个重点领域的新增投资就超过400亿元;新增产业规模9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3%,高于全市工业产值增速近10个百分点。
“目前来看,我们在重点领域的推进速度和成效好于预期。”邵志清给记者亮出了一份漂亮的“阶段性成绩单”:上海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从“求稳”进入“加速”阶段;民用航空制造产业完成规划布局,开始全面启动;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实现从百辆级研制到千辆级应用的跨越……
世博会提供了示范应用空间
环顾四周,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面临空前激烈的竞争。全国有28个省市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25个省市提出建设新能源基地。上海的优势在哪里?
邵志清表示,上海正在对各省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况进行逐个跟踪梳理,进一步寻找差距。
“上海具有领先全国的科研、产业、人才、金融等综合优势,依托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上海的金融优势在日后会愈发明显。”邵志清表示,在高新技术产业的科研环节,上海应该牢牢把握领先地位。
从科技到产业,“临床”是关乎成败的过渡。2010年的世博会,为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示范应用空间,诸多重点项目,如中国首个智能电网、中国第一个电动汽车充放电站、中国电力行业第一套故障抢修管理系统等,均完成了示范应用。
“世博会是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一大批创新成果,借此探索出了适应市场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机制。”发挥科技世博示范效应,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扩大示范领域、示范范围、支持政策,被上海市经信委列入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工作计划。邵志清透露,2011年,上海将在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物联网、智能电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率先示范,并争取进入国家组织的TD-LTE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
科技需与金融“联姻”
2010年7月至9月间,30位上海市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组成专题调研小组,围绕促进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课题开展了一次调研,代表们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瓶颈制约,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推进中努力聚焦突破。
资本的“缺席”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不同的投融资支持。但是,上海金融环境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优势。如商业银行参与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存在政策障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缺少权威的评估机构。社会投资有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积极性,但在资金投入和退出方面尚未形成有效机制,创投资金在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邵志清建议:金融部门可以试点先行,逐步扩大贷款规模,允许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参与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投资;政府应尽快搭建知识产权专业评估平台,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鼓励股权投资,增设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发展担保机构,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多样化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