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在不断冲击世界经济的同时,由克服危机引发的新一轮创新高潮也在席卷全球,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焦点,占据未来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高新科技园区被寄予厚望。
在日前举办的2010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发展趋势及国际科技园区合作与交流圆桌会议上,与会专家试图从新技术的影响、革新与合作、改善发展环境、创新合作模式以及交流借鉴创新文化等方面,为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新技术带来的冲击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无论国家还是企业,此刻既承受着经济停滞带来的压力,又经历着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的冲击。
在全球经济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下,如何处理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之间的融合?如何调整全球供应链以及为工厂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何把技术创新进行商业化?对于这些令企业担心的问题,加拿大渥太华研究与创新中心国际发展部行政总监迈克尔·达奇认为,只有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经济危机之下,作为加拿大重要政治中心的渥太华,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措施,同时依托成熟、稳定的经济系统,经济发展相对平稳。
在此过程中,渥太华研究与创新中心的主要经验和成功之处即在于,把很多加拿大的重要城市联系起来,实现资源一体化,一起研究怎么应对当前的形势。
迈克尔·达奇在会上强调,从长远看,创新在未来重新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供应链将影响未来的生产力。而关注供应链,则需要注重那些在未来发展中增长更快、力量更强、潜力更好的部门;注重那些引领未来发展的产业,从而明确政策支持的方向。
韩国大邱自由经济区在IT、生物等领域拥有技术潜力。这个位于韩国东部、约有550万人口的经济区,却以通过技术发展、技术转移增强产业活力为特色。
“未来的技术将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大邱自由经济区厅长朴寅哲在会上表示,“为了回应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挑战在内的全球技术发展趋势,韩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战略团队,重点进行未来新技术的研究,以及如何实施新技术以及高技术的转移转化。”
目前,在绿色技术方面,经济区正重点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产业,在高技术领域重点关注IT、生物制药和医疗等,此外在增值产业如教育、软件等服务业方面也有较快发展。未来,经济区将在移动通讯、二极管、医疗设施、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形成主导产业,并推动产业朝向智能化方向前进。
创新与合作并重
面对全球新技术的迅猛冲击,规模庞大的制造业首先成为响应的对象。各国制造业企业厉兵秣马,纷纷在研发、技术工艺、生产流程、销售等环节引入创新思维和创新要素,以期加速由“制造”向“创造”转变的过程。
制造业革新的重要之处在于,它能不断降低产品的费用,使产品小型化,并提高其性能,彰显其与众不同的概念和特色,从而更具市场竞争力。然而对制造业而言,把革新和创造有机结合起来,既是一个恒久的命题,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日本关西文化学术研究都市推进机构代理理事长二宫 清在会上指出,从全球化视野促进一个易于革新的环境的形成,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高新科技园区应在人、技术、商业三个方面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
据介绍,日本关西文化学术研究都市是以京都府为主体,结合大阪、奈良等共同开发的日本国家级科技园区,拥有30多所知名大学,近百家研究机构。园区以电子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从2005年开始,该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了包括人才、技术、商业在内的日益密切的交流合作。
近些年,韩国大邱自由经济区加快了其绿色能源走廊的建设步伐,政府投入及世界知名企业入驻数量均快速增长。为了配合绿色能源走廊的建设,当地特别兴建了一批医疗设施和国际型医院,在完善基础配套的同时,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身,从而带动了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
据介绍,上述产业的发展与密切的国际合作和开放式的创新密不可分。国际合作是手段,达到开放创新才是目的。把研发、制造、市场营销结合起来,只有进行充分的知识创新。
朴寅哲认为,虽然知识在不断创新,但未来园区的发展方向是不变的,即园区必须要与外部保持接触,这种接触不仅是为了吸引投资和关注,更因为开放的创新比封闭的创新更有生命力。
此外,建立更有效的信息化网络,注重行业协会之间的互补性合作,管理好科技方面的合作交流,推广合作共赢的全球哲学,将使创新体制与机制变得更加活跃和富有成效。
基于合作创新已成为推动世界各个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陆健在会上指出,园区管理者应该共同致力于各地科技园区的创新合作,鼓励和支持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共同致力于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相互学习、借鉴科技园区的创新文化。
作为中国最富效率的高新区之一以及最早设立的高新区,深圳高新区历经改革开放30年,积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要素,涌现出一批在中国有影响力的企业,成为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区。
走国际化道路
天津高新区成立于1991年,是中国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目前已形成绿色能源、软件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近几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均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今年其核心区GDP将达到300亿元。
回顾天津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通过吸纳国内外高端要素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高端人才引进上,高新区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高新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吸引海外高技术人才到天津创业,加快了高新区的国际化进程。
高新区的国际化,应该包含国际化的产业支撑、国际化的创新服务体系、国际化的配套设施三层含义。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尹继辉在会上强调,只有在国际化上不断加大力度,才能跟上世界范围的高科技产业化的潮流,不断提升主导产业国际竞争能力,逐步成长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和高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
据介绍,天津高新区未来的国际化战略将侧重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环境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通过增加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高新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有20多年历史的海德堡科技园,虽然规模不大,却是一个发展迅猛的国际科学园,专门为从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医药技术和环境技术研究的公司提供设施和管理服务。该科技园主要通过加入国际性科技园、建立战略性联盟网络的方式加速国际化进程。
德国海德堡科技园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普拉特在会上介绍,海德堡科技园在国际化上奉行“双轨事业”的原则,即国际化既包括吸引外国公司进入园区,也包括为园区企业提供进入国际层面的机会,国际化是双方共同的方向。
该科技园的国际化战略及部分项目还受到欧盟的支持。例如欧盟最近正在支持的一个“卫星”项目,旨在通过竞争、建立联盟等方式,鼓励科技园发现其他园区的特色、亮点、需求等,寻找彼此合作的契机和价值。该项目实质是为了解决科技园和不同合作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动力问题。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周云帆在会议发言中指出,对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化却存在一些先天的劣势,比如语言、签证等具体的障碍。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包括高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例如中关村的联想公司在7年前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的事业部,使其年收入从30亿美元成长到今天超过200亿美元。通过这样的收购,联想同时进入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实际上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目标也是要走向国际化,尤其是通过投资、兼并等手段进入国际市场。我相信通过国际园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周云帆说。
技术交流带动文化交流
中关村科技园区诞生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于2006年获批一区十园的规划,2009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2020年的远景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中关村的发展,除了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外,创新创业文化的培养和凝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东西,但却左右着人们进入某个区域的创业热情和生活的持久性。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深圳,借助改革开放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前去创业,产生了一批成功的公司,其中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周云帆介绍,中关村一直坚持“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精神,通过这种文化的形成来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这种文化氛围强调:创业失败了并不是耻辱,反而要继续创业,直至成功。“只有营造这样一种创业文化,才能让这个区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让企业拥有周而复始的创新活力。”
二宫 清认为,目前层出不穷的创新的概念,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人类文化的范畴。技术融合于文化之中,即技术的文化化已成趋势,技术变成文化的过程将会越来越快。传统的文化交流和技术交流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而未来将通过技术交流带动文化交流,从而加速两者的融合。
由此,在技术与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科技园区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间的密切合作,突出各自的优势,在适应全球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
不断改善环境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开发区从1991年至今,已发展成为区域自主创新企业的摇篮和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创新成果丰硕,始终位居国内科技园区前列。然而令开发区管理者忧心的是,尽管有不俗的成绩和排名,但距离中央对上海提出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
张江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于晨在会上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任务还很艰巨,不仅发展空间日益有限,管理体制的突破创新也急需加强,科技园区未来如何发展,迫切需要向先进国家和地区学习。
据介绍,上海企业的技术骨干流动非常快,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目前,一般企业3年以上技术骨干的留存率约为50%,而成熟企业相应指标应不低于70%。此外,开发区的产品受地域限制,输送成本较高,不利于技术、产品的转移。
张江开发区遇到的发展问题对国内其他园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上述现状所折射出来的,是科技园区在环境建设方面的诸多不足。
于晨表示,高新区的管理和经营必须重视环境的改善,除了自然环境,还包括软环境的营造,最核心的内容是提供非常便利的服务。但要避免政府对企业或园区的过多干预,遵循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周云帆认为,虽然政府在环境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无可推卸的责任,但政府不能替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的成功必须在市场中得到证明。而处理好政府支持、政府进行环境建设、企业在市场中生存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科技园区管理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