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站   苏州站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会员登录

登录名
密码

热门新闻

评论访谈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评论访谈
长三角区域规划获批准 将迎产业整体升级
发布时间:2010-06-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点击率:936
    长三角有望成战略新兴产业引擎

    国务院已于日前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称《规划》)。业内人士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规划》将对区域内省市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给予更明确的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将根据规划制定具体的支持措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望在长三角地区启动。

    长三角发展新兴产业最有基础

    发改委表示,《规划》的实施有利于长三角地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知情人士表示,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规划》将引导长三角地区集中力量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工信部领导曾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能脱离传统工业孤立存在。长三角作为我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区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然最有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表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积极在新兴产业领域布局,中国参与这一领域的竞争,当然要从最有基础的长三角地区着力。

    《规划》明确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这意味着《规划》并未引入泛长三角的概念。此前市场曾有传言,安徽和江西也将被纳入规划。

    刘维新表示,暂不扩大长三角的范围将使《规划》更有针对性。而从长远来看,安徽和江西等周边省市也将受益于长三角的辐射作用。

    相关上市公司将迎来发展机遇

    记者了解到,在《规划》的孕育阶段,一些省市就开始对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布局。据悉,上海市政府已设立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发起设立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首批5只高新技术产业化创业投资基金,专门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省也明确,今后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生物技术、环保、软件传感器共六大战略新兴产业。

    《规划》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此前,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已经明确,保荐机构应重点推荐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上市融资。业内人士认为,根据《规划》,主管部门今后还会推出进一步的扶持政策。

    市场人士表示,这将为区域内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机遇。目前,长三角信息服务和设备、医药等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两大领域的公司数分别达到25家和27家。

    《规划》给出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我国自2008年以来的第十八个区域经济规划正式获批,此次被批复的长三角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确定为“一核六带”。

昨日(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务院已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这是继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再次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

    “一核六带”获批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参加《规划》制定的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昨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的最重点内容在于,通过空间布局、有序分工,实现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

    早在2006年就被专家学者提出的“一核六带”也正式获批。

    杨桂山介绍,《规划》明确了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定位为以上海为“核心”,构建六条各具特色的城市与产业发展带。

    据悉,《规划》的内容还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内苏北、沪宁、杭州湾等区域的具体划分;各区域内将振兴的重点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此前,国务院批复了珠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杨桂山认为,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定位更高,《规划》给出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规划》为长三角地区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明确八大重点方向

    据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有关人士介绍,《规划》提出了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产业发展与布局、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等八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并明确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著名区域经济学家杨开忠曾参与了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规划的编制,他昨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创新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关键,这包括确立知识财产在全球范围的总优势和在全球布局网络的规模优势两方面。

    记者昨日获悉,《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也即将出台,定位也是世界城市区域。

    杨开忠表示,当前,我国建设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城区区域的议题已成为一种国家战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规划均是力图建设世界城市的区域规划。

    产业格局“洗牌”

    “这意味着以省市行政区划为中心的产业格局将由此打破”,参与制定《规划》的上海市社科院经济与区域研究室主任陈维表示,《规划》的最大特点是,将使长三角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空间形成整体布局,而不像之前从一个小的区域来考虑。

    比如,原来以毛纺为主要特色的浙江嘉兴,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正逐步发展为软件等高新技术为特色的区域,承接上海高新产业的辅助产业链。

    盛世太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立民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长三角区域规划实施以后,将会形成类似于当年香港和珠江三角洲融合一样的发展轨迹,即香港的制造业起初向深圳转移,之后又向东莞转移这样的趋势。

    陈立民认为,上海的传统制造业向浙江和江苏等地转移,将有助于提升江浙两省的制造水平,在此基础上,工业地产和住宅也将更受青睐。

    上海益尚精密螺丝有限公司总经理尚金奎认为,根据《规划》,各种产业集群将在未来形成,配套工厂将会在大的工厂周围出现,产品的运输物流成本将由此降低。

    千呼万唤始出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下称《规划》)近日正式获批。

    国家发改委网站昨日发布消息称,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准实施《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三角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缓解资源环境约束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整个中国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央期望长三角成为转型升级的领头羊,而转型升级不是哪一个地区推出几个新产品、新产业就行,实际上涉及到全国性的产业布局重组、区域分工、产业转移,这一进程中长三角责任重大。

    国家发改委表示,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规划》的实施有利于这一地区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三大战略定位

    依据《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提出了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产业发展与布局、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八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并明确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国务院在批复中强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相关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陈建军分析说,中央明确区域发展的思路,旨在打破行政分割,其他一些地方的相关区域规划相继出台,下一步可能会出台环渤海区域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区域空间格局将更加明晰。

    长三角区域规划有了,但谁是落实规划的主体?陈建军一直坚持市场导向的一体化,认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主体是企业,长三角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已经非常活跃,而政府的作用是降低行政壁垒,减少市场的阻力。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是我国第一个跨省份的区域规划,也是2008年以来国务院批准的第18个区域发展规划。相关专家表示,《规划》将为长三角地区带来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而这一区域的产业升级和转移,也将产生带动沿江、辐射南北的巨大效应。

    战略地位最重要

    长三角可带动沿江、辐射南北

    近年来,我国区域规划密集出台。自2008年12月31日珠三角规划获批以来,海西经济区、黄河三角洲、海南旅游岛、井冈山等17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先后获批。仅2009年一年批复的规划就等于之前四年的总和,所涉范围囊括了我国大部分地区。

    而在众多区域规划中,长三角无疑具有最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最具引领作用。“与以往的区域规划不同,长三角的地位非常重要。”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区域经济学家徐逢贤教授介绍,这一地区人才高度密集,且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对于经济的协调作用明显。长三角地区的高度发达将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进而向南北辐射。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区域GDP占我国GDP总量的24%,是我国经济和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

    徐逢贤介绍,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年人均GDP已达到2.4万元人民币。根据《规划》,该地区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发达地区。

    获资源优先配置权 长三角“王者归来”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长三角地区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规划》的实施有利于这一地区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近年来,海西等沿海区域规划相继公布,一直是沿海经济发展领军者的长三角发展速度渐缓,此番《规划》出台,这一传统领军者将“王者归来”。

    徐逢贤认为,《规划》的发布和实施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将带来长三角地区一系列的发展机遇。首先,目标明确后,高科技项目将会被优先引向这一地区,一批对世界市场具有影响力的项目将会在长三角地区布局;第二,《规划》作为中央的重要指导思想,将会促使每个省和城市积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第三,《规划》提出了国际化原则,地方根据这一原则引导和促进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第四,在一系列重要的发展目标确定之后,能源供给等也将会向这一地区优先配置。

    区域联动发展 长三角将迎产业整体升级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于2006年制定,提出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是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区域联动发展。“一核六带”被视为该区域总体布局的框架。

    徐逢贤透露,“一核六带”是此次《规划》的重点内容。据悉,规划包含的主要内容还包括长三角地区内苏北、沪宁、杭州湾等区域的具体划分;各区域内将振兴的重点产业是哪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将“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由上海扩大到了长三角,这一区域整体的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由此带来的产业转移和升级,也将给长三角的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

    相关专家表示,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准、产业结构、居民生活质量、职工收入差距、地域文化背景、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展并不平衡。此外,由于对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一,出现了诸多城市将发展定位为“上海的后花园”的现象。

    徐逢贤认为,《规划》实施将有效打破这些不平衡。从产业结构方面看,新政策将引导一大批高科技产业向该地区加速布局,使该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协调。从地区方面看,现阶段最发达的上海市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将传统产业直接转移目标推向中西部地区,而不再向长三角其他城市转移,长三角其他城市也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面向内地转移传统产业。从城乡差距方面看,苏南及浙江平原地区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城乡差距缩小,也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友情链接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委托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说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24 无锡市新望房地产咨询服务有限(www.wuxic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mailto:wuxicfcom@163.com
苏B2-2011001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8030402号 技术运营:古德商务 客服QQ: 有事点这里 有事点这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来自互联网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网络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