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农业大市。经济总量小、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铁岭经济发展的瓶颈。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沈阳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后,铁岭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进行经济发展战略大转移,发挥102国道和沈哈高速公路将铁岭和沈阳连接在一起的优势,开始谋划建设沈铁工业走廊,并将其作为实施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载体,从根本上改变铁岭“农重工轻”的落后面貌。
短短5年时间,在沿铁岭县新台子镇至昌图县毛家店镇全长100余公里的102国道两侧,铁岭市充分利用沈阳经济区巨大的辐射、吸纳功能,规划建设起步区为96平方公里的18个工业园区,并构建与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相配套的工业产业体系,按照“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优质化,优质经济集群化”的思路,把发展专业特色产业园和集聚带作为重点,引导同行业企业最大限度集聚,实现由工业集中向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专用车、换热设备、起重设备、煤电及新兴能源、矿山设备及配件、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煤化工及生物化工、新型建材和高新技术等10大产业集群。其中,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辽宁换热设备生产基地、开原起重设备工业园、调兵山新能源和矿山机械设备生产基地等,已经形成巨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巨龙舞起来,一个全新的铁岭展现在辽北大地上。到2009年底,1560家企业入驻沈铁工业走廊,其中900家企业已经建成投产。465个在建项目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188个、占项目总数的40%;投资超5亿元的项目47个,占项目总数的10%。2009年沈铁工业走廊上的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35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总量的72%。更大的变化还在于“大城市”铁岭终于有了大模样,沿沈铁工业走廊一侧,各项功能齐全,初具现代化规模的凡河新城区和东北商贸物流城拔地而起,成为铁岭从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迈进的标志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