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站   苏州站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会员登录

登录名
密码

热门新闻

行业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新国际劳动分工、 全球金融危机与产业转移
发布时间:2009-02-10 来源: 点击率:1141

      核心提示:在新国际劳动分工的格局下,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地区应审时度势,抓住订单转移历史性机遇,更好地实现产业转移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改变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改变着发展中国家中的欠发达地区(以下简称为发展中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方式和步伐。在新国际劳动分工的格局下,全面正确地理解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以及对发展中地区所造成的影响,这对于我们重构新的发展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劳动分工理论是传统劳动分工理论的新发展 

  众所周知,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旨在说明在一国范围内进行劳动分工将有利于提高劳动者专业化水平、发挥绝对优势和(或)相对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理,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国际贸易各国从事具有相对优势的生产性活动,将有利于资源在全世界得到优化配置,因此,赞成自由国际贸易一直成为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口号。这种传统劳动分工理论解释了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为什么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造品而发展中国家一直从事生产初级产品并进行交换都从中受益的现象。然而,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初现端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产业分工也出现了深化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全球化的战略安排使生产和贸易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国际间的制造业产业转移也发生着演变。 

  单春红、于谨凯(2007)指出了跨国公司的国际间产业转移呈现出了两大特点:第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不仅表现为传统意义上的垂直分工,而且还表现为多层次的混合分工;第二,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国际间产业转移表现出新的特点,即国际间产业转移由整体产业的梯度转移演变为跨国公司的某一产业链环节或工序的价值链梯度转移。 

  随着对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型研究的展开,有关新国际劳动分工(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s of Labor)的话题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James Petras,1981)。新国际劳动分工与传统国际劳动分工相比,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产品的生产突破国家界限,成为全球生产的一部分,而跨国公司则是促成这一转变的行为主体。按照Frobel的理论,新国际劳动分工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从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为特征,通过这种转移使得欠发达国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与世界经济体系相关联的生产部门,并因此使世界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发生重大改变。虽然这种生产的转移仍然以国家间的比较优势为依据,但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已经从旧国际劳动分工体制下注重“贸易”转向新国际劳动分工体制下更加注重“生产”。新的国际分工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生产的技术含量较低而劳动力密集的制成品与发达国家生产的技术和资本含量较高的制成品之间的交换。这种转变其实是跨国公司将产品制造的企业内分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结果。 

   这种转移结果的另一种表述就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表现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发达国家却表现为“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的过程。Caimcross(1982)和Lever(1991)认为,去工业化过程可能包括以下几个特点:它意味着在制造业中的产量以及就业明显持续下降;它意味着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因而制造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进口制造业产品通常大于出口服务业产品,因而多半表现为贸易赤字。 

  二、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国表现得极为明显:有近2亿农民工在过去20多年的历史中涌入城市从事制造业或服务业的劳动;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生产处于全球产品价值链条低端;国际贸易表现为贸易盈余。
 
  很容易理解,如果中国不走改革开放之路,就不会受到这次新的国际劳动分工的影响,还是以国内劳动分工为基本格局,生产力水平就难以提高。中国从1978年实施的改革开放恰逢全球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历史给了中国一次极好地融入全球化的机遇。尽管反对声时有所闻,但是中国还是融入了全球经济,并且,中国人民从中得到了殷实的好处。然而,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拉大了。 

  改革开放初期,国际资本和技术在有较大限制地进入中国。由于地理优势和技术优势,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更多地享受着这次国际劳动大分工所带来的成果。他们在一个更高的制高点上率先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使得他们在制造业率先形成了比较优势,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如广东和上海;然而,由于计划经济意识浓厚,工业基础薄弱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一系列原因,内陆地区较少地承接国外的产业转移,反而受到发达地区产业挤压,不少企业,如纺织企业,不再具备比较优势而先后倒闭。这种转型式的市场竞争逼得这些地区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地区,比如江西和河南。这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力布局不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所致。 

  以江西省为例,江西在这一次国际劳动分工的第一轮浪潮中也有一定的作为,比如在90年代初引进了日本五十铃。当时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们都在困惑地思考,为什么没有汽车工业比较优势的江西却能引进日本的汽车生产技术及其品牌并且在国内轻型卡车市场上独占鳌头呢?这恰恰是江西依靠引进先进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才形成汽车生产优势,实际上便是这一次劳动大分工的浪潮给江西带来的收获。换言之,在当时各地产业配套能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哪个地区引进更多的外资企业,哪个地区就更容易进步。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再一次更为深入地、主动的融入到国际劳动大分工之中。由于这次浪潮比前一次更为广阔、更为凶猛、更为深远,我们将之称为新国际劳动大分工的第二轮浪潮。时任江西省省委书记的孟建柱同志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第一个基地——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基地——不仅符合江西发展的现状,还几乎符合所有发展中地区的实情。我们还认为,这一发展战略至少还能适用5-10年。这是这一波浪潮持续的时间以及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从本质上偏离这一思路的战略都很可能面临失败的命运,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中省份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波国际劳动分工的浪潮进一步固化了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差距,基本形成了沿海地区承接外国产业转移,内陆地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基本格局,国内各地区产业结构上的差异基本形成,尽管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同构性。 

  三、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国内产业转移的进程 

  美国出现的金融危机有可能演变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它对出口导向型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会不会对世界劳动分工产生实质性影响现在还难以判断,但至少会加速国内产业转移的进程。由于中国自身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国际有效需求减少,迫使沿海地区相当一部分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型企业面临重重困难,相当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倒闭、破产。究其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前些年低于市价的土地费用、较低的劳动力工资以及地税、国税的种种优惠,使得他们本来不具备国际成本竞争优势,而能够具备某些所谓的“被扭曲的优势”。当这些非市场化因素逐渐市场化,土地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国民待遇的实施,它们就不再具备比较优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么就地关门,要么产业转移,要么升级换代。 

  前些年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种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主动地将一些加工业转移至内地,这是主动的产业梯度转移。落后地区前些年基本上承接的都是这一类产业梯度转移。 

  目前,一些企业频临倒闭,它们面临着被迫式的产业转移问题。这些企业在内陆地区还有没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应该还有,但持续的时间不会很短,大约3-5年。如要产业转移,至少需要1-2年才能在欠发达地区形成生产能力。而在此产业转移之前便存在着一个“订单转移”的问题。所谓订单转移是指发达地区因企业不再具备比较优势而将其原有生产订单转移至欠发达地区的一种活动。 

  至少在目前条件下,发展中地区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就变成了承接沿海地区的“订单转移”了。订单转移是产业转移的前奏,失去这次订单转移后续的产业转移就无从谈起。实现了订单转移,一是可以扩大这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二是为后续的产业转移提供保障。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江西如果能以更大的比例承接“订单转移”,那么,江西的经济发展就会取得可喜的进步。否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江西承接“订单转移”没能超过邻省平均数的话,就会痛失这次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那么,江西相对落后的地位就难以改变。 

  如果上述思路是正确的话,我们就应该主动出击,有针对性的促成“订单转移”;同时在财政、税收以及金融政策上对承接“订单转移”的企业提供有效的支持,比如较低的土地使用费和较优惠的贷款条件等,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我们始终要铭记“胸怀长期、立足现在”的思路。在长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非常重要。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始终来源于人力资本的提高、资本数量和质量的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创新能力的增强、品牌产业的培养和品牌产品的创新。在未来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江西要真正赶超邻省的关键就是科技创新,这是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我们要常抓不懈。 

  科技创新的体现之一便是产品创新,并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品牌产品。因此,去年我们曾向吴新雄省长进言:如果在未来10年,江西的品牌产品的数量不能有较大改观而超出中部其它省份的话,江西相对落后的地位就难以改变。可见落后地区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源泉就在于自主科技创新。 

  而在近期,或在短期内,我们应该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积极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在中央政府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方案中能够分享到更大份额,至少应该争取到一个大于全国平均数的数字。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不容错过。正因为如此,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向中央要资金、要项目。我们认为,中央政府也应该向欠发达地区投入更大比例的资金,用以进一步改善其投资环境,促进其经济增长,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和谐之中国。 

  2.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跳跃式地承接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的转移,不要一味地满足于承接发达地区相对落后的产业梯队转移。但是,我们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没有更好机遇时,积极承接订单转移,进而促进产业转移。这可能是下策,但是约束条件下的现实选择。还应认识到,这次订单转移是稍纵即逝的历史性机遇,这样的机遇不容错过。 

  3.发展中地区应该改变出口区域。不要把出口的重点放在发达国家,要鼓励企业家把产品出口的注意力放在与中国发展水平相当或者稍差一些的国家和地区,如中东和非洲,这很可能是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点所在。

来源:阿力士

友情链接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委托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说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24 无锡市新望房地产咨询服务有限(www.wuxic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mailto:wuxicfcom@163.com
苏B2-2011001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8030402号 技术运营:古德商务 客服QQ: 有事点这里 有事点这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来自互联网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网络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