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站   苏州站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会员登录

登录名
密码

投融百科

投融资讯

网站首页 > 投融专栏 > 投融资讯
“订单转移”显中国制造隐忧
发布时间:2010-03-06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杂志 潘青山 张晓 张沙莎 潘青山 点击率:1983
     那些依靠代工发展起来的中小制造企业,在无法消化因金融危机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之下,不得不面临“订单转移”这一新的危机。

    正月初五,陈强决定提前一天从湖南老家开车回到自己在广东东莞开的蒂亚珠宝首饰加工制造厂。“工人不好招了,要早作准备。”春节前就有工人向他辞行,并表示春节后不再回来。这让陈强整个春节在老家过得并不安心。

    由于缺工严重,今年东莞的企业招工都比去年“起”得早,不少企业正月初六就开始“抢人”。 “员工的工资成本越来越高,可还是很难留住他们。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经济明显在好转,很多工人在当地工厂也能拿到差不多的薪酬,他们都不愿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了。”陈强说因为工厂效益不错,工人也基本上是来自湖南老家,所以一直开着1400元的工资,但还是很难留住他们长久的做下去。

    不过,招工还不是陈强最担心的,“一旦订单发生转移,就会导致致命问题。”2008年以前,蒂亚公司的海外订单占到业务的90%,2009年上半年大约下降到50%以下,10月份开始出现回升,现在稳定在50%~60%。陈强说客户主要是欧美的珠宝订单,还有就是韩国和日本的饰品订单。而海外订单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另一方面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产品价格优势的削弱。“圣诞节的时候就因为价格谈不拢而丢了一个欧洲大单。”

    3年前,陈强来东莞创业,和几个朋友合伙创办了这家工厂,负责为海外客户进行珠宝切割、饰品加工等,从最初的10来个员工,现在已发展成50多个员工。“2009年我们还算是不错,从9月份开始出现转折点,10月份以后订单开始上升。我身边很多工厂因为缺少订单和工人而倒闭了。”

    据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中国出口同比大幅增长17.7%,机电、家具、玩具、箱包等绝大多产品都恢复正增长。虽然订单有增多趋势,但企业却不敢随意涨价。“我敢说,只要我们一涨价,客户就会立马将订单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陈强的担忧,可以说代表了中小制造企业主的心理。“就人力成本来看,越南工人工资每月约六七百元,而中国工人在1500元左右,今年的工人已经开出2000元的要求了,还不一定在你这里稳定的做下去。”

    因此,像Uniqlo(优衣库)这样的时尚服装品牌,即使有90%的产品来自于中国制造企业的代工,也决定从今年2月起正式在孟加拉国成立合资公司,生产面料和服装。“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很多中国服装进口商将转向亚洲其他国家。”孟加拉国针织品制造商和出口商协会(BKMEA)主席Fazlul Hoque把这视为难得的发展机遇。
对于那些以OEM(贴牌生产)生产方式发展起来的制造业,除了要消化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外,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以及资源、能源短缺和高消耗的影响,产业转移压力巨大,迫切要求转向更具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地区。日本IT企业已经将他们的PCB(印制电路板)订单转移到泰国,而泰国PCB制造商竞争力也越来越强。数据显示,东南亚PCB产值已经达到30亿~35亿美元,其中泰国就占了总数的30%~40%。

    一些知名制造企业如格力电器、苏泊尔、美的、格兰仕、佳能等,都在成本相对低廉的越南建立起了自己的生产基地。格力电器投资312.5万美元的越南基地现已全部投产,年产能20万台。据苏泊尔公司董秘叶继德介绍,苏泊尔越南基地可以辐射东南亚市场,负责东南亚市场的炊具生产,实现由越南向东南亚辐射,将东南亚的订单直接在越南进行生产和销售。佳能在越南占地10.8公顷的第四个生产基地已于2009年7月投产,雇佣了1000多名工人,每年生产136套马达,提供给佳能在亚洲其他地方的工厂。

    “订单转移”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企业走过金融危机之后不得不面对的另一重危机。东南亚国家以低成本优势正威胁着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正如中国人保资产研究部客座研究员倪金节所说,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

    2009年12月,我国进、出口同比、环比增速均大大超出市场预期,但从全年数据来看,依然不容乐观。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

    订单转移 不得不说的事

    中国的供应商越来越难以满足采购商提出低价的要求

    如果不是因为春节前一则“取消中国订单”的消息,尚未在中国开设分店的美国第一大会员制连锁仓储式超市Costco Wholesale(好市多)或许并不会被中国消费者认知。

    Costco目前在全球运营着566家仓储式会员店,每一间分店的平均占地面积都超过了13万平方英尺,采用会员制购物方式,保证产品低价。Costco销售的商品都是以批发形式的大包装商品为主,其范围包括食品、家电、电脑、日用百货、五金、轮胎甚至汽车,这些商品基本上都由“中国制造”来提供,重点是食品、服装、玩具、灯具、小电机等,Costco在中国有上百家大小不等的供应商。

    “Costco取消订单”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国内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制造企业主的广泛关注。一个看似合理的原因被频频提及:Costco不再信任中国产品的质量。2009年12月8日,加拿大卫生署与加拿大Costco 公司(Costco 在加拿大有77家门店)联合宣布对中国产LED发光北极熊和驼鹿户外装饰品实施自愿性召回,原因为该户外装饰品的配线易短路,有引发火灾的危险。据说,事件发生之后,在Costco内部引发了关于中国供应商产品是否安全和是否还值得信任的讨论。

    不过,Costco高层在回应国内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他们并没有取消任何来自中国的订单。“我们对中国供应商的政策不变,中国制造的商品不仅会继续出现在英国Costco的商场中,还会出现在Costco其他国家的店铺中。”Costco英国公司副总经理史蒂夫·帕帕斯(Steve Pappas)如是说。

    一位给Costco、Brinkman、Carrefour、Homedepot、 Edison等公司长期供应日用电器、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灯具、五金件等产品的宁波某外贸公司负责人张智表示,“取消订单”一事不管是真是假,都体现出“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正在削弱,中国的供应商越来越难以满足采购商提出低价的要求—— 作为会员制仓储批发俱乐部的创始者,Costco成立以来即致力于以可能的最低价格提供给会员高品质的品牌商品,会员只需要每年交一定的会费就可以低于市场10%~30%的优惠价格买到所需的物品。“这种零供矛盾是长期存在的,只是在金融危机之下表现得更为明显。”Costco机电产品某中国供应商如此表示。

    事实上,为了维持低价,Costco与美国供应商也冲突不断。2009年11月份,Costco称他们可能不再销售可口可乐的产品,理由是可口可乐无法提供足够低的价格。但是,1个月之后,他们就和好了,Costco同意销售。 
  不过史蒂夫·帕帕斯在回应中国媒体时,并未提到关键的“产品价格优势”。事实上,近几年随着经济危机、物价上涨、通胀预期、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压力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中国的加工成本升高,价格优势正在被削弱。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将订单转移到成本低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如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泰国等。“市场需求没有明显萎缩的情况下,取消中国的订单,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来补充。”张智忧心忡忡。

    喜欢购买时尚服装的大华影视文化公司策划总监王丽娜,最近就突然发现Uniqlo产品标牌上的生产地已经由中国变成了孟加拉国。这让她很奇怪。“不是说Uniqlo的产品中有90%是在中国生产的吗?”

    王丽娜不知道的是,孟加拉国已经成为Uniqlo非常重要的生产基地。迅销公司(Uniqlo运营公司)已在孟加拉国正式成立合资公司,预计到2010年第一季度结束时,迅销将在Narayanganj的Rupganj建立自己的服装生产厂,总共投资7500万美元。

    服装工业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出口收入来源。2007年起,孟加拉国就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国家,价格低廉是其一大优势。2008年以来,孟加拉国成衣出口订单大约增长了30%。2009年,其国际服装零售商的订单数量逐日增加,尤其是来自美国和欧盟的订单一直在增加。据非官方数字显示,2009年孟加拉国成衣出口达到123.4亿美元,2010年预订的服装和服饰出口总目标为150亿美元。5年内,孟加拉国服装出口有望增长到250亿美元。

    余波未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方面继续依靠订单生产来获得微薄的利润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开始思考主动转型

    2010年2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8%,较2009年12月回落0.8个百分点。对此,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尽管这一数据弱于预期,但仍高于50%这一强弱分界点,表明2010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继续强劲扩张,证实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稳步扩张的阶段。而按照UBS全球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的观点,中国已经结束了经济复苏阶段,进入了过热状态。

    然而,企业主并没有如此乐观。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余波未了,“几家欢喜几家愁”,成为对行业发展不均衡的最好描述。相比纺织品出口在2009年12月出现25.2%的正增长,中国服装出口全年仍未脱“负”,同比下降4.8%。虽然订单有增多趋势,但企业依然如履薄冰。

    广东华翔服装公司总经理宋翔说,虽然转暖势头向好,但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消费市场形势尚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企业总体仍面临巨大挑战。比如欧盟从2005年开始对华皮鞋实施反倾销措施,部分欧盟采购商转变采购政策,将订单从中国地区转移至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地。一位曾在耐克与阿迪达斯福建与杭州代工工厂做外贸的潘先生表示,从2009年初,耐克与阿迪在中国的订单确实越来越少,大部分转移到了越南,还有一些转移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

    与他们相比,陈强的蒂亚还算是不错了。正月初八,陈强回到工厂召集员工开会,因为刚刚拿了一个来自美国的300万元的大订单。“这个订单虽然比较大,但只有以前利润的一半。”陈强并不开心,但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没有订单肯定会死,有了订单开工起来也没什么利润可赚。”

    中国一直被世界称为“世界工厂”,无论是服装、鞋、IT及电子产品等都有代工工厂。然而,当终端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的多重压力下,让很多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面临从未有过的压力,依靠订单生产来获得微薄的利润就成为维持正常运转的关键。
“利润薄一点、工资多一点,我都可以承受,只要能拿到订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就不错了。”33岁的惠州好乐多玩具公司总经理杨宇说,本来计划今年上半年进行技术升级的,但现在得“好好想一下接下来要怎么搞了。花上百八十万元进行产品线改造,万一失败了,那这一年就白干了。”好乐多主要出口毛绒玩具、填充玩具等产品,销往欧美、日本、中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全年销售额约为300万美元,比2008年下降了30%。

    不过,在东莞这个代工聚集地,也有企业开始提早转型,自主设计创建自己的品牌,躲避了“订单转移”这一致命打击。东莞厚街的银升鞋业总经理祁耀昌,2000年为了避开代工“红海”,开始了自主设计之路,给金利来、鳄鱼、盛大保罗、百丽等品牌做代工的同时也兼做设计, 此后逐步缩小代工生产的规模,减少对贴牌加工的依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品牌建设。目前,银升鞋业年产鞋近40万双,有一半是在国内销售的自主品牌销售,从而改变了“两头在外,受制于人”不利局面。

    陈强也准备做完这笔单子之后,开始生产贴上自己品牌的饰品,并已经在北京和上海做了商场的计划,计划在3年内能开出10家门店。“既然能出口,证明我们这些代工产品的质量没有问题,关键是品牌和设计。”

    《华尔街日报》的一则报道中这样写道: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美国进口的商品中,中国产品的份额从15.9%增加到19.1%。中国在某些行业已经确立了牢不可破的优势,即便人民币币值重估,也不会导致大量订单转向其他国家。

友情链接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委托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说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24 无锡市新望房地产咨询服务有限(www.wuxic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mailto:wuxicfcom@163.com
苏B2-2011001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8030402号 技术运营:古德商务 客服QQ: 有事点这里 有事点这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来自互联网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网络警察